非常荣幸能在此分享XX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去年以来,我县紧扣“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展主线,统筹推进资源整合、人才集聚、产业升级,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深化协同联动机制,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协同联动是关键。我县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协作体系,打破部门壁垒、激活要素流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筑牢坚实支撑。
(一)健全包联机制,畅通基层治理通道。一是完善领导包联体系。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全覆盖包联制度,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包联工作无死角。通过扁平化包户链条,压实组织、财政、农业等部门责任,集中破解制约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难点问题,形成上下贯通、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二是优化干部下沉服务。推动干部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建立常态化走访调研机制,及时掌握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精准施策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三是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二)创新村企联结模式,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一是精准匹配资源要素。全面摸排村(社区)和企业资源优势与发展需求,综合考量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等因素,科学制定村企结对方案。创新构建“强村带弱村+企业”“村企农联动”等合作模式,推动62家企业与87个村达成结对共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二是拓展合作领域空间。引导村企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村企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保障村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
---此处隐藏4401字,下载后查看---
(一)强化科技支撑引领,提升产业发展质效。一是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与XX农大、XX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发展特色产业25个,推广应用农作物新品种27个,为农业稳产增产提供科技保障。二是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三是加强技术推广服务。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科技应用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二)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拓宽产业发展路径。一是壮大特色产业规模。以“万亩柑橘、卓筒甜桃、万亩枳壳”等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扩大产业种植规模,提升产业品牌影响力。二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村集体+”现代农业“共孵果园”20个,举办大型农文旅活动23场,吸引210余万人次参观游玩,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29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规范经营主体管理。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指导服务,引导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三是推动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开展合作与联合,组建产业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县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地区先进经验,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