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三甲医院提供坚强作风保障——深入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专题党课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又一重大制度成果。作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我们肩负着守护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掌握着大量的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源,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惠及患者和医院发展,是对我院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政治觉悟、管理能力、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今天,我们就围绕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条例》,结合医院实际,进行一次专题党课学习,旨在深化认识、明确重点、落实责任,让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在我院蔚然成风。

一、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新修订的《条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对2013年版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完善,其核心要义更加突出,制度笼子扎得更加严密。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传承党的光荣传统与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从延安时期“一根灯芯”的微光到解放战争“节省每一个铜板”的号召,从建国初期勤俭建国的方针到新时代“过紧日子”的要求,勤俭节约的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GCD人的血脉之中。修订《条例》,就是在新起点上对这一优良传统的赓续传承,是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的刚性制度保障,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丢掉了勤俭,就丢掉了本色。

回应国情现实与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基本国情,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依然相对紧张。同时,全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条例》强调“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具体到医院,就是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设备更新、科研创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关乎医院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都是对公共资源的巨大消耗,也是对人民健康福祉的潜在损害。

提升医院治理效能与廉洁风险的治本之策,《条例》的核心原则——“从严从简、依规依法、提质增效、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深化改革”——直指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监督缺位等痛点。在医院运行中,预算管理是否科学刚性?设备药品采购是否规范高效?资产使用是否充分合理?能耗支出是否有效控制?这些问题都关乎治理效能。《条例》通过扎紧制度的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从源头上防范因管理漏洞和作风问题导致的跑冒滴漏甚至腐败风险,是建设清廉医院、实现医院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此处隐藏4084字,下载后查看---

制度的威力,最终体现在执行和落实上。必须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医院党委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把贯彻落实《条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要成立或明确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全院贯彻落实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是本科室落实《条例》的直接责任人。

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清单,医院党委要结合医院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条例〉实施方案》。方案要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时限清楚。要将《条例》的各项要求分解转化为医院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工作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加强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价,医院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对全院及各科室贯彻落实《条例》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要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成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对落实有力、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落实不力、问题突出的严肃批评、督促整改、追责问责。

同志们,“足国之道,节用裕民。”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是党中央在新征程上发出的艰苦奋斗再创业的动员令。医院肩负着护佑生命健康的崇高使命,更应成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模范践行者。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条例》,将“过紧日子”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节约增效的实际成效,腾出更多资源用于提升医疗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体验、关爱医务人员、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节约型、清廉型、高效型三级甲等医院,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