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增强规划编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编制"十五五"规划,首先要准确把握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从外部环境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加速迭代,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战略,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为我县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特别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我县若能找准定位、主动融入,有望在区域合作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县域实际看,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奋斗,我县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综合实力方面,地区生产总值突破XX亿元,年均增长X%,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XX家,形成了XX、XX等主导产业。以XX产业为例,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品远销国内外多个地区。同时,特色农产品如XX牌水果,凭借其优良品质畅销周边市场,通过举办水果采摘节、电商促销等活动,带动了农业产业的繁荣,2023年该水果产值达到XX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XX元。
---此处隐藏4758字,下载后查看---
深入调查研究是提高规划科学性的工作基础。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深入企业、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望,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学者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同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开阔思路,提升规划编制水平。
注重衔接协调是确保规划可操作性的关键环节。加强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与国家和省市的相关规划保持一致,将国家和省市的重大战略、重大项目落实到我县规划中。同时,加强与我县的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协调,形成全县统一的规划体系。建立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确保规划内容相互衔接、相互支撑。
强化公众参与是提高规划民主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座谈会、网络平台等渠道,让社会各界参与规划编制。充分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广大群众的意见,使规划更贴近实际、符合民意。设立规划意见征集专栏,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并对合理意见进行采纳和反馈。同时,开展规划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规划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支持规划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编制好"十五五"规划,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编制出一个贯彻新发展理念、符合XX实际、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质量规划,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XX提供科学指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