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局长在民政工作品牌创建推进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民政工作品牌创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D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前期民政工作品牌创建情况,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县民政系统和各乡镇(街道)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推进民政工作品牌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全县民政工作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品牌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政部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基本民生保障是我们的首要职责。我们要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织密兜底保障网,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依靠

兜底保障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要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精准识别、精准保障,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一是精准识别对象,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动态排查机制,联合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走访排查,及时发现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运用大数据比对等技术手段,对申请救助对象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进行精准核查,杜绝“错保”“漏保”现象发生。加强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全面掌握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为精准识别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提高保障标准,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保障标准,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健全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优化救助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简化救助申请审批程序,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让困难群众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就能办理救助业务。建立救助资金快速发放机制,确保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加强对救助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救助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留、挪用、克扣救助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

---此处隐藏14414字,下载后查看---

(三)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民政工作品牌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民政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需要构建“全县一盘棋”的协同格局。我们要主动打破部门壁垒,与教育部门联合推进“困境儿童助学计划”,与医疗部门共建“特殊群体健康关爱体系”,与就业部门协同打造“困难群众技能培训+岗位推荐”服务链,与住建部门联动开展“住房保障精准化”行动,同时依托财政部门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起常态化的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政策衔接与资源整合。各乡镇(街道)要将民政品牌创建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把责任细化到村(社区)、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要主动摸排辖区民政服务需求,建立动态需求清单,配合民政部门开展服务落地和效果评估。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通过公益创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形式,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让民政工作品牌创建成为凝聚社会共识、传递民生温度的生动实践。

(四)强化督导检查,确保任务落实

督导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更是民政工作品牌创建的"护航器"和"推进器"。我们要构建"日常督查+专项检查+重点抽查"三位一体的督导检查机制,制定详细的督导检查计划和任务清单,组建由业务骨干、行业专家、群众代表构成的督查小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每月开展一次全面督查,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对重点项目、关键环节开展不定期抽查,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基层。同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品牌创建工作细化为组织领导、项目推进、创新成效、群众满意度等量化指标,纳入全县民政工作年度考核体系。对在品牌创建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通过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优先推荐评优评先等方式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进度滞后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县通报批评,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由分管领导牵头督办,直至整改到位,以严格的考核奖惩倒逼责任落实,推动民政工作品牌创建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周围,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D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委关于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民政工作品牌创建为抓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不断提升全县民政工作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