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机关建设征文:《俗世奇人》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我欢喜作者句读间——简明幽默、一语中的的“味儿”,更喜欢这一群市井奇人——明德弘道、义利兼顾的“劲儿”。

品“味儿”

1994年,冯骥才先生所写的《苏七块》《酒婆》等7篇短篇小说在《收获》杂志“市井人物”中刊登,2000年陆续加入《刷子李》《泥人张》等11篇,因人物俱是晚清民初天津卫码头各色奇人异事,2008年,这18篇文章结集出版,命名《俗世奇人》。而后,作者又两次再续,这本书就又多了两个版本,36篇的叫作“足本”,54篇的叫作“全本”。

我读的是“足本”。

---此处隐藏2748字,下载后查看---

“不管天津怎么变化,只要《俗世奇人》这部作品还在印,老天津就被它一直鲜活地保留下来。”如今,82岁的冯骥才先生依然健硕,2020年新作《艺术家们》发行,2024年《俗世奇人》改编为话剧登上舞台。他依然驾着文学创作、绘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四驾马车”,走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路上,当教师,做工人、业务员、美工,他做过太多的工作,认识太多的人,感受过生活的厚重,也品到了生活的况味,他自己其实早已是一位俗世奇人,更被称为唤醒文化自觉的“中国符号”。

从《挑山工》到《俗世奇人》,从《漩涡里》到《艺术家们》,从文化遗产保护到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再到大树画馆,是我们不曾了解的沉着守护和时代担当。

胡适先生说: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

不论是看奇人还是看冯骥才先生,我们大概都能体悟到一种油然而生的劲儿,执着、向上、坚守、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