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一)土地供应与出让。根据2025年X市市本级土地“招拍挂”出让计划,计划出让土地X亩。截至6月底,已完成土地出让X亩,占计划的X%,出让金额达X亿元。其中,工业用地出让X亩,有力支持了产业项目落地。住宅用地出让X亩,结合城中村改造,优化了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例如,在X区出让的一宗住宅用地,吸引了多家知名房地产企业竞拍,最终以溢价X%成交,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
(二)重大项目用地保障。通过构建绿色通道,实现上下联动,积极协调解决环鄱阳湖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X个项目中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纳缓慢、报批材料组卷上报时间较长等问题,有效推动重大项目的加速落地。在上半年,我们完成了X市高铁东站配套基础设施工程、X市虚拟现实科创城等重大项目的报批组卷工作,确保了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三)土地储备与闲置用地处置。加大收回收购闲置存量用地和土地储备力度,上半年完成土地储备X亩,盘活闲置土地X亩,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对闲置土地依法依规进行处置,通过督促开工、协议收回等方式,有效减少了土地闲置现象,提升了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
二、守牢资源安全底线,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此处隐藏3567字,下载后查看---
(一)加强D建与业务融合。一是创新D建工作模式。开展“D建+业务”融合创新项目,每个D支部围绕业务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确定X个创新项目,通过设立D员先锋岗、组建D员攻坚团队等方式,推动D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例如,在土地征收工作中,成立D员攻坚小组,负责解决征收过程中的难题,加快项目进度。二是着力加强D建品牌建设工作。致力于打造具有自然资源特色的D建品牌,例如“自然先锋·守护资源”D建品牌。通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先进典型事迹,广泛宣传优秀D员和D组织的经验做法,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升D建工作影响力,推动业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D建引领作用。构建D建与业务融合的考核体系,确保D建工作成效成为业务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重不得低于X%。通过这一考核机制的实施,进一步激发D员干部在D建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D建对业务工作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二)坚定不移加强资源保护工作。一是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对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实施更为严厉的惩处措施。同时,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的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确保能够实时监控耕地的动态变化。加速推进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执行,确保全年新增耕地面积达到既定目标,即不低于X公顷,其中水田面积要确保不低于X公顷,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多渠道筹集矿山生态修复资金,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定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年度修复任务和目标。到2025年底,完成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恢复面积X公顷,确保全市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深入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程,明确划定红线边界。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红线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红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状况开展科学评估。探索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机制,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建立健全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协作。推进不动产登记与税务、银行等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二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梳理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审批材料,减少审批环节。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创新制度,显著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构建项目审批跟踪服务机制,为重点项目提供全周期的跟踪服务保障,确保项目稳步推进,取得实效。三是提高便民服务质量。设立更多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咨询,提高群众对自然资源政策的知晓率。
(四)深化改革创新。一是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政策,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健康有序流转。扩大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范围,完善出让标准和监管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创新矿产资源管理。深化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体系的完善工作,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矿产资源的绿色发展,大力提升绿色矿山建设的力度,广泛推广先进开采技术和环保措施。开展矿产资源领域“净矿”出让试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实现全面推广。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情况,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上半年,X市自然资源局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D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X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和服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