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国就业形势总体改善的情况下,2025年经济增长进一步恢复,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稳就业提供坚实支撑。今年,我县务工就业人数与去年相比总体持平,形势稳中向好,但脱贫人口就业技能、诉求与用工企业需求不匹配等矛盾仍然存在。
一、基本情况
(一)主要工作措施
1.线上线下联动发力,推进就业服务重心“向下沉”。一是线上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xx就业”AAA公众号、县政府门户网、AAA群等途径,全面畅通用工信息和政策发布渠道,打通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需求之间的信息梗阻,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在公众号发布就业信息55期。二是线下送工进企进村。组建“暖民心宣讲团”进企业、进村(社区),为企业和群众送上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同时,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主题招聘活动,将线下招聘从县延伸到乡村到村,把就业岗位和政策送至群众“家门口”,年内就业服务队入企进村3次,开展线下招聘活动14场。三是专项服务联动对接。聚焦企业用工需求,落实人社服务专员,设立企业招聘服务专窗,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为117家企业发布用工岗位数量7600多个。利用春节返乡高峰时点,开展返乡返岗农民工情况摸排,为有返岗需求的农民工提供“点对点”送工绿色直通车服务,帮助124名农民工顺利返岗就业。
2.就业创业政策协同,推进就业服务触角“向前伸”。一是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助力企业稳岗拓岗政策,加大就业容量,今年以来共发放117家企业城镇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xx万元,9家企业就业社保补贴xx万元,有373名创业者享受国家创业担保贷款共xx万元。二是加强公益性岗位兜底服务。统筹人社、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力量,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目前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2350人,规模总体稳定。三是兑付就业衔接政策。继续对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落实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县域内稳定就业劳务补贴、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部补助,推动落实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税费减免政策,截至2025年6月底,已发放县域内稳定就业劳务补助264人共xx万元、跨省就业交通补助299人共xx万元、春季学期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899人共xx万元、
---此处隐藏1957字,下载后查看---
(一)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社保、税收、金融等方面惠企政策,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等方式积极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自主创业,鼓励部分有学历、有能力的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加大对技术骨干的培养投入,进一步健全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体系。
(二)建议着力提升就业技能。新一代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都中学毕业后直接外出务工,他们一方面没有老一代农民工的木工、瓦工、钢筋工等专业技术,另一方面所从事的工作也大都是力气活,而新生代的农民工中有很大一部分眼高手低,又不愿意吃苦做苦力活,若要化解“用工难和就业难”这一矛盾,需大力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提升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也为企业用工找到合适的用工对象。
(三)建议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虽然政府部门通过开展“春风行动”等正规渠道发布务工信息和就业政策已经实现到村到户到人,但市面上仍然存在虎龙混杂的务工信息发布平台,一定程序扰乱了就业务工畅通秩序。故建议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强化平台职能,全力做好信息发布、公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推荐培训等工作,定期举办各类招聘会。持续加大企业空岗报告制度的推广完善力度,劳动就业部门掌握各大园区劳动用工供需情况,发挥好基层基础平台的“穿针引线”作用,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
(四)建议优化企业用工环境。近年来,随着“三农”政策的深入推广,出现了很多家乡创业的网红,也因此提高了部分留乡人员的收入,找到了自信,回乡创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工就近就地择业也成为了一种理性选择。但本地企业上班的时间长,工资低,假期少,因此规范企业用工,及时查处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树立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理念,注重培育企业文化,依法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势在必行。
(五)营造返乡创业氛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彻底解决乡村人口大量外流,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避免村庄日益凋敝的事实,建议充分利用春节这一契机,举办专场招聘会,大力推广返乡创业政策宣传,大力宣讲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利用乡情、亲情、友情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选树农民工创业成功典型,在返乡农民工中,培养和挖掘一批乡贤,发挥乡贤文化的道德张力,使尊重农民工创业、推崇农民工创业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