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司法为民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司法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过去一段时间我县司法为民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推动我县司法为民工作再上新台阶。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根本宗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座的有法院的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有各乡镇(街道)、相关区直部门以及村(社区)的负责同志,大家肩负着不同的职责,但在司法为民这一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只有我们同心同德、协同发力,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司法为民强大动力
我们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引领,不断强化思想建设,为司法为民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政治方向
---此处隐藏10607字,下载后查看---
智慧法院建设是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的产物,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能为司法工作赋能,提升司法为民的水平。一是建设智慧审判系统。开发完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为法官提供类案推送、法律条文检索、文书自动生成等服务,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推进庭审直播、远程庭审等智能化应用,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二是完善智慧执行系统。建立健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的快速查询和控制。推进执行指挥平台建设,提高执行工作的指挥协调能力和执行效率。三是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建设集网上立案、缴费、咨询、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服务推荐。四是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在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同时,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术防护措施,确保司法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三)创新司法服务模式,满足群众需求
创新司法服务模式是适应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的必然要求,能让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一是推行菜单式司法服务。根据不同群体的司法需求,制定多样化的司法服务菜单,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司法服务。如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风险防范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立案、调解等服务。二是开展预约式司法服务。开通预约服务热线和网上预约平台,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预约办理诉讼事务、参与庭审等。为群众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司法服务,节省群众的时间和精力。三是提供定制式司法服务。针对一些特殊案件和特殊群体,提供定制化的司法服务。如为残疾人提供手语翻译、无障碍设施等服务,为涉外案件当事人提供翻译等服务。四是推广协作式司法服务。加强与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等法律服务机构的协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务,让群众在一个地方就能解决多种法律问题。
(四)加强区域司法协作,拓展服务空间
区域司法协作是拓展司法服务空间的重要途径,加强区域司法协作,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司法需求。一是建立区域司法协作机制。与周边县(市、区)法院建立健全司法协作机制,明确协作内容、方式和责任。在案件管辖、证据交换、执行协作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司法效率。二是开展跨区域案件协作。对涉及跨区域的案件,加强与相关法院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案件审理中遇到的问题。推进跨区域案件的快速办理,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三是共享司法资源信息。与周边县(市、区)法院共享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等司法资源信息。通过资源共享,提升区域司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四是联合开展法治宣传。与周边县(市、区)法院联合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共同举办法律讲座、法治文艺演出等。扩大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区域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同志们,司法为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让我们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升司法为民工作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