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民宿正在成为当下旅游市场热点。XX县位于XX省中部偏西,东邻XX,南接XX,西与XX、XX交界,北和XX、XX接壤。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南宽北狭,东短西长。XX山脉主峰海拔XX米,是XX省境内最高峰。该县民宿主要集中在XX山风景名胜区和XX风景名胜区。
近几年来,该县探索“集群+托管”“民宿+公司”“政+企+村”等民宿经营新模式,实现资源整合、集群发展,对成功创建甲、乙、丙三个等级的品牌民宿,分别给予10万、8万、5万元的资金奖励。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办民宿XX家,XX年新增XX家,打造了AA、BB、CC、DD等一批民宿品牌。
二、发展民宿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行业引导滞后。一是规划滞后。目前,还没有市级、县级层面的民宿发展规划,对民宿发展还缺乏统筹谋划。XX山风景名胜区和XX风景名胜区是当地发展民宿的重点地区,目前也未见形成自己的指导性规划。一些想做民宿业主反映,不知道民宿到底要办在什么地方,不知道民宿到底该怎么搞。二是协调推进滞后。民宿发展涉及不同层级和公安、消防、旅游、环保、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目前还未形成协调推进机制。
---此处隐藏1187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融入相关规划。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民宿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充分考虑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条件、乡土文化特点等因素,将民宿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做到对民宿发展有规划、有目标、有布局、有措施。三是实行协调推进机制。重点区域可形成领导小组形式的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民宿发展工作,做到推进“一点”,带动“一片”的效果。相关主管部门要发挥工作主动性,落实具体的工作措施。
(二)丰富内涵,打造民宿核心竞争力。
一是丰富业态。大力发展“民宿+”新业态,将民宿与农业、林业、水利、体育、康养、文化、商贸、餐饮、互联网等产业相融合,形成休闲观光、运动娱乐、民俗体验、康养保健、研学培训等新业态,完善民宿发展链条,提升民宿价值。二是提升特色。在“做‘浓’乡愁、做‘亮’主题、做‘优’品质”方面下功夫,争取让每一家民宿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区块民宿都有自己的特色。逐步形成民宿的窗口效应,通过民宿,让客人了解、体验地方特有的民俗风情、饮食风格、人文和自然风貌等内容。三是凸显文化。充分利用当地文化,挖掘传统村落、传统民居、革命遗址、宗教圣地、地质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将民俗、红色、宗教、地理等文化元素植入民宿。以文化概念引领,给民宿以文化标记,形成不同文化标记的民宿群落。
(三)完善条件,提升民宿发展水平。
一是加快配套。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不断完善民宿区域内水、路、电、气、网、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总体环境,增强客人便利性、舒适感、安全感。二是遵从标准。开展民宿达标工程,动员民宿业主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自身的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相关部门加强对民宿服务质量、食品卫生、消防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三是解决用地。积极盘活乡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场地,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解决民宿用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