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形式主义问题自查清理工作的专项报告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一)政策传导与责任压实

一是分层级召开专题会议。县委常委会于X月X日传达学习市委组织部视频调度会精神,审议通过《XX县基层阵地形式主义问题清理实施方案》,明确县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组织部牵头组建工作专班,下设政策指导组、督查暗访组、数据统计组,制定《清理工作操作指引20条》。乡镇、街道党(工)委建立“1名班子成员+2名驻村干部”的包保责任制,全县累计召开部署会、培训会XX场次。二是差异化制定清理标准。根据不同所属阵地类型,明确重点清理内容,制定不同的整改标准。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针对宣传栏过度包装、书籍陈列作秀等内容,关注功能服务面积占比是否超过70%。在非公企业党建室,主要针对是否存在制度牌匾层层加挂的问题,确保悬挂牌匾小于等于5块。在学校党员活动室,主要关注台账过度留痕的问题,确保精简台账达到50%以上。

(二)建立双向反馈机制

开通“清理工作直通车”热线,受理基层反馈问题XX件。实行“每日清零”日报制度,各乡镇于每日下午下班前报送当日进展,要求必须附上问题台账模板。

---此处隐藏1592字,下载后查看---

(三)延伸整治巩固行动成效排查数字化形式主义,关停长期未更新的“僵尸公众号”XX个,合并内容重复的AAA工作群XX个,禁止要求基层制作电子相册、H5汇报等内容。开展空间效能提升行动,推动XX个村(社区)实行“一室多用”模式,累计服务群众达到14000余人次。

本次清理工作覆盖全县XX个基层党组织,累计优化功能布局XX处,精简非必要载体XX项,直接减轻基层负担约XX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自查清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对照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工作惯性转换难。虽然省里明文规定了村级不应出具证明事项指导目录,居民办理银行卡、加油站购买燃油、市监局办理营业执照、新能源汽车安装充电桩等等还是要求社区出具证明。虽然已经制定了“村(社区)准入清单”,但落实过程中,由于长期形成的工作惯性,很多事务还是落在了村(社区)去具体执行,权责不清晰,导致有时“社区配合清单”变成“社区职责清单”。二是基层权责不对称,存在乡镇“要管没权,不管‘背锅’”的问题。乡镇承担的实际工作和实质责任压力,相比于过去,呈指数级增长,以秸秆焚烧工作为例,上级严格执行禁令,任务一刀切下来,而乡镇是没有掌握秸秆回收技术能力的,但由于政策要求是禁止焚烧秸秆作物,农民不能违反政策,为了保护环境,严厉禁止焚烧秸秆的任务就落到了乡镇身上,乡镇党委只能担责,却没有严格限制权力。现在都在强调属地管理,特别是有关越级上访等信访维稳问题,人户分离已经成为外出流动人员的常态,但外出多年的人员,一旦在外地发生越级上访或进京访事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还是必须由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把上访人员接回并处理,户籍地一不了解上访事件的原委,二是不牵扯其中任何的利益和责任,但上访事件处理不好,一旦发生任何事故,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问责追责的板子还是要打在他们头上,让基层乡镇疲惫不堪。

下一步,xx县将持续完善“重实绩、轻痕迹”的评价体系,推动活动阵地真正成为凝聚群众、服务发展的红色枢纽。一是着力强化思想共识。针对没有形成抓基层形式主义减负共同认识的问题,持续深化“减负领航”工程,压实各级党委一把手责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保障,统筹组织、政法、编办、民政、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提升干部履职能力。面对基层治理的新挑战,基层干部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需求是必然选择。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打破惯性思维。主动拥抱新技术、新理念,比如,借助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基层的人口信息、民生诉求等进行精准分析与高效整合,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运用“金事金办”智能化的为民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对群众反映的社区安全、环境卫生等事务,进行实时监控与快速响应,极大提升治理效率。三是解决乡镇权责异位的问题。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完善基层权责清单,严格规范社区(村)工作事务准入管理。精准化放权赋权,根据乡镇发展情况,在放权目录范围内,采用菜单式赋权方式,差异化赋权和动态调整,确保下放权限能够有效承接,赋权落实到位。同时,建立赋权事项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赋权事项做到放得下、接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