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以来全市整体气候特点
1月1日至5月7日以来,我市平均气温6.5℃,较历史同期(5.3℃)偏高1.2℃,较2024年同期(5.6℃)偏高0.9℃;全市平均降水量63毫米,较常年(45.8毫米)偏多38%,较2024年同期(34.9毫米)偏多81%。暖空气北上时间较早,3月至4月中旬我市大气呈“晴、暖”状态,森林火灾气象风险等级始终居高不下;进入4月下旬后,冷空气势力多次南下,降水天气开始增多。
二、我区汛期气候预测
预计汛期(6-9月)全区降水量470-580毫米,较2024年汛期降水量(521.7毫米)偏多1-2成;可能发生极端强降水过程,可能引发暴雨灾害,强对流天气旺盛;8级(17.2-20.4m/s)以上雷暴大风、直径大于2厘米的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的概率大。其中,6月降水量60-80毫米、7月降水量200-250毫米、8月降水量160-190毫米、9月降水量50-60毫米;盛汛期开始时间为7月15日前后,较常年(7月22)日偏早:暴雨过程较常年偏多,最大雨强可达90毫米/小时。预计汛期(6-9月)全区平均气温25.6℃,较2024年汛期平均温度(24.8℃)偏高0.8℃;35℃以上的高温日数偏多,极易出现“中午暴晒高温、傍晚雷雨大风”的天气,体感闷热。
---此处隐藏1209字,下载后查看---
四、工作建议
(一)继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根据汛期预测,今年夏季雨季来临较常年略偏早,暴雨日数偏多雨量偏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气象风险较大,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完善工作预案,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加强以预报预警为先导的防汛抗旱联动机制,共同做好防御准备工作。
(二)资源整合拓宽预警发布覆盖面。健全部门发布资源社会传播媒体、农村大喇叭等信息发布渠道的整合及应用机制完善以全网群发、重点区域、靶向发布相互协同的递进式发布策略,进一步拓宽预警发布覆盖面。
(三)强化防灾宣传和应急演练。加强汛期高影响区域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加强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应急培训及演练,全面提升公众的应急避险自救能力及部门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能力
(四)强化滚动预报预测。受外部强迫因子的影响,我区汛期气候预测可能存在一定误差。我局将立足岗位职责,密切监视天气系统的变化,及时提供滚动订正预测意见,全力服务我区防灾减灾,为平安度汛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