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省、市就业创业工作决策部署,将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返乡创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打造“小老板”培育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作总体上呈现出扎实推进、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以来,全县新增私营企业xx家、个体工商户xx户,实现创业带动就业xx人。2022年xx县获批全省第二批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xx科技创业园被认定为xx省青年创业园。我县连续多次获得省“就业工作先进县”称号。“xx县小老板培育工程”已经成为我县就业创业工作的一张名片,受到省市一致认可,xx县小老板培育工作获xx网、xxx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扶持力度不足。随着小老板创业群体的不断扩大,创业担保贴息贷款数额逐年攀升,但小微企业大额贷款因申报条件受限,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导致创业者无法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或拓展市场,限制了创业项目的快速发展。受地方财力影响,部分工作无法开展。
(二)创业培训指导有待改进。创业指导及创业培训针对性不强,未能有效针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开展培训。培训内容重理论政策,轻创业实操,培训效果不理想。
---此处隐藏1155字,下载后查看---
1.创新培训形式。加大创业培训机构硬件和师资力量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服务功能。紧密结合小老板、返乡创业人员的特点、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组织开展不同主题和形式的创业培训,帮助创业者找准创业方向、理清创业思路;加大对已创业人员开展经营管理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力度。2.提供针对性指导。组建创业专家指导团,通过创业意识培训指导、宣传创业典型案例、解读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加深群众对创业工作的了解,激发群众创业激情。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人口、妇女、残疾人等重点群体,聚焦创业意识培育、创业必备素质、创业实操问题、创业前景与政策等方面,加强对创业重点群体的指导,提升创业者综合能力。3.强化就业优先。统筹线上线下招聘等就业人才服务活动,优化招聘计划,打造“2+N”招聘品牌,精准搭建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对接平台,着力服务企业用工,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进一步拓展培育平台。
1.开辟创业孵化空间。按照选址灵活、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各镇(园区)、村(社区)利用废旧学校、厂房和闲置的办公场所,改建“小老板”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对已建成的园区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制度,确保各镇(园区)至少建成1个“小老板”创业园,为缺乏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场地扶持。支持建设、申报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青年创业园、大学生返乡创业基地、众创空间等,并给予一定资金额度补助。2.认定帮扶车间。充分利用村级集体低效使用或闲置的办公用房、厂房等资产,建设乡村振兴车间。通过招商引资,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经营主体投入车间建设。支持市场主体建设标准化厂房式乡村振兴车间;每年认定一批乡村振兴车间、乡村振兴示范车间、乡村振兴工厂。3打造品牌亮点。深入摸排创业小老板需求,新建“xx县小老板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一体化创业服务场地。4.搭建交流平台。依托长三角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借助青年商会、女企业家联谊会、创业促进会等协会,搭建交流平台强化创业资源交流共享。发挥xx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外地xx商会、外出人员之家等引才返乡前沿平台作用,宣传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四)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
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交流创业经验,推介创业项目,宣传创业典型,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遴选一批创业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支持小老板、返乡创业人员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力营造创业、兴业、乐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