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五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辅导,又有触及灵魂的党性教育,更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和启迪思想的交流研讨。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及时雨”,更是一次精神的“加油站”,让我倍感振奋、深受启发。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心得体会,与各位共勉。
一、深学细悟,在理论滋养中筑牢了“压舱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本次培训班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为我们安排了内容详实的专题辅导。从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深刻解读;从对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系统讲解,到对惠农政策的精准剖析,12节次的集中授课,如同一场场思想的洗礼,为我们补足了精神之“钙”,加满了能力之“油”。
---此处隐藏1476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建强战斗堡垒,筑牢乡村振兴的“桥头堡”。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是引领全村发展的核心。回去后,我将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和党员大会,传达本次培训班的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同时,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村里的议事决策、党员管理和后备力量培养机制。特别是培训中提到的“导师帮带制”,给了我很大启发。作为一名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支部书记,我将主动申请成为一名“帮带导师”,与村里的后备干部和年轻党员结成对子,手把手地教方法、传经验、带作风,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确保我们村的事业发展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第二,做强特色产业,夯实共同富裕的“压舱石”。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XX村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50万元,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产业结构单一、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通过观摩XX戈壁现代牧农业示范园,我看到了新的希望。我们村有近3000亩的盐碱化草场,土壤条件与示范园部分地块类似。我计划带领村“两委”班子,邀请县农技中心的专家来村里进行实地勘测和技术论证,计划在明年春季,先期拿出500亩土地进行向日葵套种紫花苜蓿的试点。我们的初步目标是,力争实现亩产150公斤以上,为村集体直接增收超过20万元。如果试点成功,我们将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并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让这条产业真正成为我们村的“致富路”,力争在三年内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第三,守护绿水青山,擦亮永续发展的“生态底色”。在培训的研讨环节,我们重点讨论了如何共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这让我认识到,生态保护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我们牧区发展的生命线。我了解到,今年我县“三北”工程将投入近千万元资金,对3500亩退化草原进行补播改良。我们村的部分草场正处于这一项目的规划区内。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将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主动地与县林草部门对接,全力配合项目实施,做好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确保这项生态工程在我们村顺利落地、取得实效。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村里的草原管护责任制,坚决落实禁牧休牧政策,引导牧民群众转变观念,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我们子孙后代的金山银山。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这次培训是一次蓄能充电,更是一个崭新起点。我的认识还很肤浅,计划也尚在雏形,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始终牢记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将这次培训所学、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扎根基层、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最后,我再次感谢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我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昂扬的斗志,返回我的工作岗位,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为谱写XX县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