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党课,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最新精神,结合当前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任务,共同探讨和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派驻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能。派驻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在被监督单位的“探头”和“前哨”,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管党治党责任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能否持续巩固。
派驻监督的本质是政治监督,核心是强化党的领导。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巡视巡察利剑高悬、雷霆万钧的强大震慑相比,我们的派驻监督在发现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巡视巡察总能发现很多深层次问题,而我们身处一线,反而有时会“灯下黑”。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每一位派驻干部深刻反思。今天,我们就以巡视巡察为镜鉴,深入剖析当前派驻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共同探索借鉴巡视巡察的成功经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我县派驻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正视差距、刀刃向内:深刻剖析派驻监督的现实困境
派驻监督最大的优势在于“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我们对被监督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情况、业务流程、风险点位理应了如指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但实践证明,优势要转化为效能,并非易事。当前,部分派驻纪检组的工作仍然存在“怕、粗、散、浅、软”五种不良倾向,严重制约了监督效能的发挥。
第一是“怕”,不敢监督。这种“怕”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主观上的“人情关”。我们地处XX地区,熟人社会特征明显,派驻干部与被监督单位的干部职工低头不见抬头见,长期共事容易产生情谊,监督时总有“抹不开面子”的顾虑,担心得罪人、伤和气,导致在监督执纪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该提醒的没有提醒,该批评的没有批评,养成了不想斗争、不愿斗争的“老好人”思想。另一方面是客观上的“能力慌”。部分同志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政策法规、制度规定学得不深、悟得不透,面对复杂的业务工作和隐形的廉政风险,感到无从下手、无力破解,缺乏从业务看政治的眼光和能力,心中无数,自然底气不足,最终演变为“不会监督”的惰性思维。
---此处隐藏3802字,下载后查看---
第四,做实“后半篇文章”,在深化成果运用上实现新突破。
巡视巡察的威力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推动解决问题”。其“刚性整改”机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制度参照。派驻监督同样要做好监督执纪的“后半篇文章”,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首先,要建立“刚性”的整改闭环管理体系。对日常监督、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巡察审计移交的问题,都要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内容、责任主体、整改时限和标准要求。要敢于“亮剑”,对整改责任不落实、进展缓慢的,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以书面形式传导压力。对拒不整改或虚假整改的,要果断启动问责程序。其次,要将整改成果与干部考核评价挂钩。我们要主动向县委组织部等部门通报被监督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将其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考核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形成“整改不到位就过不了关”的鲜明导向。最后,要注重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解决单个问题,更要善于从典型案件、普遍性问题中深入剖析根源,查找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推动被监督单位完善内部治理、优化权力配置、强化风险防控,真正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截至2025年6月,全县各派驻纪检组通过做实“后半篇文章”,已推动被监督单位修订完善各类制度40余项,有效扎紧了制度的笼子。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纪检监察工作新的使命,新征程呼唤我们展现新的作为。派驻监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每一位派驻干部,都要自觉对标巡视巡察的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克服“五种不良倾向”,练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忠诚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用我们监督的“辛苦指数”换取全县政治生态的“安全指数”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XX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我的讲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