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官,“板凳虽硬但暖群众心”,道出了年轻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真谛。“硬板凳”象征着基层工作的艰苦:条件简陋的办公环境、家长里短的琐碎事务、攻坚克难的压力挑战;而“暖群众心”则是这份坚守的价值回响——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年轻干部坐“硬板凳”,是成长的必修课。在社区网格里,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往往需要反复上门、耐心沟通。就像有的年轻干部为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分歧,连续两周蹲点社区,在D群服务中心的硬椅子上接待几十位居民,逐户听取意见、协调利益,最终促成项目落地。这把“硬板凳”上,承载的是倾听民声的耐心,是破解难题的决心,更是对群众的真心。
群众坐“热板凳”,是工作的落脚点。当政策红利精准送达,当矛盾纠纷妥善化解,群众心中自然暖意融融。比如在乡村振兴一线,年轻干部扎根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在村委会的长凳上商量产业发展,从引进新品种到打通销售路,用实干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这“热板凳”正是民心向背的生动写照。
山东肩负“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年轻干部生逢伟大盛世,肩负历史使命,要在“硬板凳”上为群众焐热“热板凳”:
一是多在村委会硬板凳上听民声,把诉求记在本上、放在心上,让政策顺着民意走;
---此处隐藏1169字,下载后查看---
二是优化人才服务,构建科教产协同育人机制,实施顶尖、领军及青年人才集聚行动,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省自然科学基金60%以上支持青年人才,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并优化外籍人才服务。
三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企业牵头重大项目及建设省级以上平台比例超80%;实施研发投入后补助,对高研发占比企业给予要素倾斜,推动新技术场景示范应用。
四是加大科技金融支撑,提高引导基金对创投基金出资比例,放宽存续期要求,对省内早期科技项目让渡全部收益;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深化科技增信评价,推出更多金融产品。
五是营造宽松创新环境,深化“帽子”治理,简化科研流程,试点成果转化改革,允许结余经费投入转化,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出台容错清单,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评价体系,鼓励潜心钻研。
我相信,打好这五维发力的组合拳,定能让教育、科技、人才在齐鲁大地深度融合,将“一体发展”的蓝图转化为创新驱动的实效,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