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统计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决扛起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政治责任,以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准确为核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强化政治引领,压实防假治假责任。我县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于近期专门组织集体学习,强调要深刻认识统计造假的极端危害性,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对统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保持高压态势,坚决守住数据质量生命线。同时,参照《X镇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精神,我县已着手研究制定本级的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在防范统计造假中的具体职责,确保责任层层传导、落实到人。
(二)聚焦法定职责,提升依法统计水平。我县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将依法统计、依法治统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县统计局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明确提出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发现一起、坚决处理一起”。为提升全社会统计法治意识,我县统计局于2024年专门举办了全县依法统计依法治统专题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统计法》、《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等法律法规,覆盖全县各乡镇(街道)及重点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在执法实践中,县统计局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制度,2023年对6家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进行了核查,2024年继续按计划开展执法检查,旨在通过常态化监督,倒逼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报送义务。
(三)开展专项行动,保障数据源头质量。为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我县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了数据质量核查专项行动。县统计局加强了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商贸等重点专业的数据质量审核,要求各专业人员严格执行数据质量核查办法,加强对易错问题的审核把关。同时,大力推进基层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深入村级单位开展“一套表”填报和统计台账建立的现场培训与指导,要求企业和基层单位必须建立规范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确保所有上报数据“数出有源、源头可溯”,从根本上夯实数据质量基础。
---此处隐藏3038字,下载后查看---
针对上述问题,我县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坚决遏制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重塑统计工作的公信力。
(一)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筑牢依法统计的“防火墙”。一是建议县委编委研究恢复或设立独立的县级统计执法监督机构,配齐配强专职执法人员,确保执法主体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二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为统计执法工作配备必要的执法记录仪、移动数据核查终端等现代化装备,并将执法经费、业务培训经费足额纳入年度预算。三是建立健全抵制和记录领导干部干预统计工作的长效机制,明确记录报告的主体、程序和责任,为基层统计人员拒绝违法指令提供坚实的制度保护,对违规干预行为坚决予以通报和追责。
(二)完善考核问责体系,根除数据造假的“政绩病”。建议县委组织部、县政府督查室牵头,进一步优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一方面,降低GDP、投资增速等总量指标的权重,增加就业、居民收入、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高质量发展指标的考核比重,引导各级干部树立科学、正确的政绩观。另一方面,将防治统计造假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统计造假“一票否决”制,并严格执行《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实行终身追责。
(三)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亮出惩治造假的“利剑”。一是提升“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的覆盖面和震慑力,每年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5%,并向社会公开检查结果,对发现的违法线索一追到底。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建立统计、纪检监察、组织、审计等部门的常态化联席会议和信息共享机制,对重大统计违法案件开展联合调查,形成惩治合力。三是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统计违法案件,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通报处理结果,以案释法、以案示警,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强大震慑效应。
(四)夯实基层统计基础,守住数据质量的“第一关”。一是稳定和加强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力量,确保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2名熟悉业务、相对稳定的专职统计员,并建立县级专业人员对口联系指导乡镇的工作机制。二是大规模、常态化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将全县所有“一套表”调查单位的统计负责人和填报人员纳入年度轮训计划,重点讲解统计法律法规、核心统计指标解释、报表填报规范等内容。三是推广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企业上报数据与税务、电力、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行政记录进行交叉比对、核验,提高数据审核评估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有效识别异常数据,防范数据造假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