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大问题”。近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3起干部违规吃喝问题均发生在学习教育期间,性质严重、影响恶劣,是典型的目无法纪、顶风违纪行为。我们专门部署开展违规吃喝问题集中整治,要求动真格、出重拳,坚决刹住违规吃喝歪风。但上述干部一边接受教育、一边接受宴请,不收敛、不知止,我行我素、恣意妄为,暴露出一些干部思想上极不重视,政治上极不清醒,纪法意识极其淡薄,对作风建设要求置若罔闻,毫无敬畏之心;没有扛牢主体责任,没有把压力传导到位,对干部的管理监督存在漏洞和盲区,严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作为干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危害,以案为鉴、深刻反思,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坚决抵制违规吃喝等不正之风。下面,根据研讨发言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危害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作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但违规吃喝问题树倒根存、顽固复杂,“不吃公款吃老板”、化整为零搞“一桌餐”、不吃本级吃下级、违规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宴请等隐形变异问题禁而不绝,“酒杯中的奢靡之风”仍在反弹回潮,严重侵蚀肌体健康,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坚决防止和克服“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思想,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做到警钟长鸣。
(一)违规吃喝严重损害形象。作风是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生死存亡。违规吃喝行为看似是“舌尖上的小事”,实则是严重违反纪律和规矩的大事,它不仅浪费国家资财,更败坏作风,损害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评价,违规吃喝这种行为会让群众对先进性和纯洁性产生质疑,削弱凝聚力和战斗力,破坏血肉联系。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如果干部不能严格遵守作风建设要求,抵制违规吃喝等不正之风,就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违规吃喝极易滋生腐败问题。“吃喝之中有政治、有人格”。违规吃喝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吃喝问题,而是与腐败问题紧密相连的。违规吃喝往往是腐败的“前奏”和“温床”,一些干部在觥筹交错中放松了警惕,在推杯换盏中丧失了原则,在吃喝玩乐中迷失了自我,逐渐陷入腐败的泥潭。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很多腐败分子都是从违规吃喝开始,一步一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违规吃喝不仅会导致干部个人的腐败堕落,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问题,破坏企业的政治生态和经营环境,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资产,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干部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违规吃喝,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围猎”,成为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此处隐藏2483字,下载后查看---
(三)不良文化影响。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但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却出现了将正常的饮食文化异化的现象,形成了一些不良的酒桌文化和应酬文化。在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干部把吃喝当成一种社交手段,认为只有通过吃喝才能拉近关系、办成事情,从而陷入了违规吃喝的怪圈。同时,一些企业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也会利用吃喝等手段来拉拢腐蚀干部,为违规吃喝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严重侵蚀了干部的思想防线,助长了违规吃喝等不正之风的蔓延。
三、聚焦工作重点,扎实开展违规吃喝突出问题集中整治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纪检、审计、财务等部门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将整治工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体系。重点压实各级党组织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出现违规吃喝问题实施一案双查。设立24小时专项举报热线和网络监督平台,建立问题线索优先处置绿色通道。
(二)强化宣传教育。开展五个一专题教育活动:组织一次纪律规定专题学习、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签订一份廉洁承诺书、开展一次家庭助廉活动、编发一本典型案例汇编。利用办公系统、电梯屏幕等载体滚动播放廉洁标语,在食堂等重点场所设置杜绝舌尖上的腐败主题展板。创新运用短视频平台制作三分钟说纪系列微课,针对年轻干部开展廉洁饭局情景模拟培训,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格局。
(三)强化排查整治。聚焦三类重点领域:商务接待中超标准安排工作餐、内部食堂变相吃喝、通过电子红包等隐形变异方式报销餐费。运用大数据筛查餐饮发票、公务卡消费等记录,对单次消费超千元、同城接待、高频消费等异常数据重点核查。建立“三色”预警机制:黄色预警提醒谈话、橙色预警通报批评、红色预警立案查处。每季度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对整改不力单位实施挂牌督办,推动建立公务接待智能审批+阳光公示信息化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