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议过多问题的调研报告(3000字)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文山会海”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近年来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深入贯彻中央⑧项规定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切实解决会议过多、会风不实等形式主义问题,按照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中央⑧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安排,我们组成调研组,于3月下旬对全市6个县区、8个市直机关单位的会务控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会议总量仍然偏大,频次密度较高

通过统计分析,2024年度各调研单位召开的各类会议总数依然较大。X区全年召开区委常委会28次、区政府常务会24次、专题会议156次,比2023年仅减少11.2%。X县召开县委会议32次、政府会议29次、部门协调会213次,平均每个工作日召开会议超过1次。市直机关中,市发改局全年召开局务会36次、专题推进会89次、部门联席会72次,会议密度明显偏高。X县反映,有的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不同层级的会议,干部疲于应付,正常工作时间被大量占用。

(二)会议层级复杂,重复开会现象突出

调研中发现,同一主题或相近内容的会议在不同层级重复召开现象较为普遍。X区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先后召开区委专题会、政府推进会、部门协调会、镇街动员会,内容大同小异,参会人员高度重叠。X县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县里开完会,乡镇再开会,部门接着开会,企业继续开会,形成“会议套会议”的连锁反应。市教育局反映,同一项教育改革任务,市里开动员会,县里开部署会,学校开推进会,内容基本相同,但每级都要求“层层传达、层层动员”。

---此处隐藏2624字,下载后查看---

制定更加严格的会议管理办法,建立会议审批、备案、监督、评估的全链条管理机制。实行会议计划管理,各部门年初制定会议计划,重大会议须经上级审批,一般性会议严格控制数量和规模。建立会议成本核算制度,对会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量化计算,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完善会议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参会人员评价、决策执行跟踪、效果量化评估等机制,确保会议质量持续改进。

(三)推进会议方式创新,提高会议组织效率

积极探索视频会议、网络会议等现代化会议形式,减少人员流动,提高会议效率。推广“短实新”会议模式,严格控制会议时间,精简会议议程,突出会议重点。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通过联席会议统一研究解决,避免重复开会。探索建立会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会议室、设备、人员等资源的统筹调配和高效利用。

(四)加强督查问责力度,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建立会议管理专项督查机制,定期对各地各部门会议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将会议管理情况纳入作风建设考核内容,对会议过多、会风不实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建立会议管理举报机制,鼓励干部群众对会议过多、铺张浪费等问题进行监督举报。对违反会议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形成震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