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青年税务干部警示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开这个会,不是为了念文件、讲大道理,而是想坐下来,像长辈拉家常、朋友掏心窝那样,聊聊咱们青年税务干部成长路上必须迈过的“坎”、系好的“扣”。刚才看了省局下发的《近年来税务系统青年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汇编》,里面有个细节让我心里一紧——某县局26岁的办税服务厅科员小陈,第一次收纳税人送的两条烟时,躲在楼梯间抽了半包烟才敢拿回家;第二次收5000元购物卡,特意把卡藏在办公室绿植盆底,结果被突击检查的纪检组当场发现。他在忏悔书里写:“我以为收点‘小意思’不算事,却不知道‘第一次伸手’就像在雪地上踩第一脚,后面每一步都会陷得更深。”

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在办税大厅调研时,看到咱们新入职的小王帮老人填表,蹲在地上写了半小时,老人临走时塞给他两个煮鸡蛋死活不肯收,小王红着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同样是青年干部,有人把纳税人当亲人,有人却把岗位当“提款机”;有人用汗水换口碑,有人用贪欲毁前程。今天,我想围绕“扣好从税‘第一粒扣子’,在青春赛道跑出清廉加速度”这个主题,和大家掏心窝子说几点想法。一、从那些案例里的“血泪教训”看,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冲击力

最近整理案例时,我发现一个扎心的规律:违纪违法的青年干部里,80%入职不满5年,60%曾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或“业务能手”,30%在案发前还主动向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书。他们不是“天生坏种”,而是像咱们身边的小张、小李一样,曾经眼里有光、脚下有风,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让欲望蒙住了初心,让侥幸绊倒了前程。

比如,某市局28岁的税政科科员小吴,名校毕业、业务精湛,是局里的“政策通”。有次帮企业辅导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老板以“咨询费”名义转了2万元到他个人账户,他嘴上说着“这钱我不能要”,却悄悄收下,还自我安慰“我就帮了个忙,又没少收税款”。后来企业变本加厉,从2万到5万再到10万,他的胆子越来越大,最终因受贿罪被判刑3年。他在忏悔视频里哭着说:“我以为自己是‘技术型干部’,不碰现金就安全,却忘了权力不管大小,只要沾了私心,就会变质。”

---此处隐藏2891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既要学业务更要学做人。税收政策更新快,不学习就会跟不上趟,但比学业务更重要的是学“为人”。要学老税干的“老实”——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不耍小聪明、不搞小动作;要学先进典型的“诚实”——对组织说实话、对纳税人讲实情,不欺上瞒下、不弄虚作假;更要学纪律规矩的“严实”——把《中国GCD纪律处分条例》《税务系统廉洁从税若干规定》当成“案头书”,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把“底线”“红线”刻在心里。

第二,把“敬畏”作为行为准则,既要守大节更要管小节。有人觉得“收点小礼、吃顿便饭”是“人之常情”,但我要告诉大家:税务干部的“小节”里藏着“大政治”。今天收一包烟,明天就可能收一箱酒;今天帮企业“行个方便”,明天就可能沦为“围猎”对象。要把“慎微、慎初、慎独”作为座右铭——慎微,就是从小事小节做起,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吃的坚决不吃;慎初,就是把好“第一次”关口,任何时候都不迈出错误的第一步;慎独,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没人监督时更能管住自己。

第三,把“实干”作为成长路径,既要比能力更要比作风。年轻干部最怕“躺平”,也最不能“浮躁”。要像咱们局的“青年突击队”那样,在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时冲在一线,在优化营商环境时主动作为,在解决纳税人急难愁盼时用心用情。我常说,“能干事”是本事,“不出事”是底线,只有把心思用在干实事上,把精力放在解难题上,才能赢得纳税人的信任,才能让自己的青春有分量、有价值。

第四,把“监督”作为成长保护,既要主动接受更要习惯在约束下工作。有的年轻干部觉得“被监督”是“不信任”,甚至对组织的提醒、同事的劝告心生反感,这是非常危险的。监督不是“紧箍咒”,而是“护身符”——组织的谈心谈话,是为了帮你们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纪检组的日常督查,是为了让你们少走弯路、不越雷池。要把组织的监督当成“家常便饭”,把群众的监督当成“镜子”,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在“放大镜”下用权,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同志们,前几天看到一句话:“青春不是年龄的数字,而是心灵的状态;税务人的青春,应该是清澈的、炽热的、纯粹的。”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全县税务系统的“未来之星”,你们的样子,就是明天税务队伍的样子;你们的作风,就是未来税收事业的底色。希望大家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扣好从税“第一粒扣子”,跑好青春“第一棒”,用清廉书写忠诚,用实干诠释担当,让青春在税收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