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业态的迅猛发展,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日益壮大,已经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区总工会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各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总工会的共同努力下,聚焦新兴领域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在组织建设、维权服务、思想引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组织覆盖面持续扩大。我们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原则,以“重点突破、行业覆盖、区域兜底”的工作思路,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特别是针对头部平台企业,我们主动上门对接,宣讲政策,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成功推动了XX物流、XX出行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平台企业在我区建立工会组织。针对行业性强的领域,我们联合主管部门,建立了区级快递物流行业、网络直播行业等工会联合会。针对零散就业群体,我们依托街道、社区、商圈建立了60余个区域性工会联合会。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区累计建立新业态工会组织160余个,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总数已突破1.5万人,组织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显著提升。二是维权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我们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符合新业态特点的集体协商模式,指导XX出行公司工会与公司行政方签订了全区首份网约车行业集体合同,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关键事项作出明确约定,为行业权益保障树立了标杆。同时,我们做优做实“XX工之家”线上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加油满减”“购物优惠”“公交打折”等普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我们已组织各类普惠活动超过50场,服务职工超过2万人次,撬动社会资金近800万元,会员人均享受优惠金额达到150元。我们还设立了专项维权基金,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切实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政策支持力度有效加强。我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工会的支持,推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对新建的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我们严格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工作经费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工会,我们坚决落实会费全额返还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企业建会、职工入会的积极性。我们还广泛宣传企业建会和职工入会的各项好处,通过制作宣传手册、拍摄短视频、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让“建会即享实惠”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新兴领域工会工作仍面临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深化。部分单位和干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与己无关”的消极思想或“畏难发愁”的情绪,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强。二是组织覆盖仍有盲区。部分平台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建会意愿不强,存在“软抵制”现象;大量劳动关系灵活、人员流动性大的劳动者仍然游离在工会组织之外,建会入会工作还有很大攻坚空间。三是维权服务不够精准。现有的服务项目和方式有时难以完全契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服务“大水漫灌”的多,精准“滴灌”的少,会员的黏性、活跃度还有待提高。四是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资源共用、工作联动机制还不健全,存在各自为战、信息壁垒等问题,影响了整体工作效能。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深刻把握推进新兴领域工会工作的重大意义
---此处隐藏2579字,下载后查看---
(一)在全面摸排、夯实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底数清、情况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当前,我们对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底数掌握还不够全面、不够精准。下一步,区总工会要牵头,联合区市场监管、商务、人社、交通等部门,以及各街道(乡镇)总工会,迅速开展一次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摸底排查行动。要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将工商注册信息、社保缴纳信息、行业管理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全面摸清平台企业、关联企业、劳务派遣公司以及各类零散就业人员的数量、分布、行业、从业状况等基础信息。要建立动态更新的电子台账,实现对建会入会工作的精细化、数字化管理,为精准施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在分类施策、破解难题上实现新突破。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和群体的特点,我们必须采取差异化的建会模式,不能“一刀切”。要重点打好“三场攻坚战”。一是打好“头部企业”攻坚战。由区总工会直接负责,对在我区有重大影响力的平台企业总部、区域分部及其核心合作商,要一家一家去谈,一企一策去攻坚。要用好法律法规和政策工具,更要以服务换取认可,与企业签订更高水平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企业支持建会的责任义务,共同探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模式,树立一批示范标杆。二是打好“行业覆盖”攻坚战。由行业主管部门配合,对快递、外卖、网约车、网络直播等行业特点突出的领域,要加快推进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要充分发挥行业工会联合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将同一行业内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劳动者最大限度地组织起来,实现“纵向到底”的全覆盖。三是打好“区域兜底”攻坚战。由各街道(乡镇)、村(社区)总工会负责,对那些难以通过企业或行业渠道覆盖的灵活就业人员,要发挥好“兜底”作用。要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圈楼宇、零工市场等阵地,大力发展区域性工会联合会,通过“就近入会、便捷入会”,确保不落一人,不留死角。
(三)在优化服务、普惠赋能上实现新突破。建会是基础,服务是关键,留人靠服务。要把工作重心真正转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精准、有效、暖心的服务上来。一要建强线上服务主阵地。要持续做优“XX工之家”线上服务平台,简化注册认证流程,丰富平台功能。要下达硬指标,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实名认证率达到90%以上,普惠活动参与率和用户复购率较上半年提升20个百分点,让“指尖上的工会”真正成为他们离不开的“娘家”。二要打造专属服务品牌。要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设计推出一批专属服务项目。比如,针对他们工作时间不固定的特点,推出“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法律咨询;针对他们职业风险高的特点,推动建立健全职业伤害保障机制,提供互助保障计划;针对他们技能提升需求迫切,联合人社部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订单式”技能培训;针对他们心理压力大的问题,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三要深化集体协商质效。要将集体协商作为维权服务的核心抓手,推动协商内容从传统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向平台算法规则、订单分配、抽成比例、奖惩机制等新领域延伸。要培育和选树一批懂业务、善谈判的协商代表,指导他们依法、科学、有序地开展协商,努力争取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权益成果,让劳动者在平台经济发展中有更多话语权和收益权。
(四)在强化保障、形成合力上实现新突破。做好这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一要压实工作责任链条。要建立健全“区总工会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街道(乡镇)兜底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区总工会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区市场监管、商务、人社等部门要立足职能,在信息提供、行业监管、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全力配合;各街道(乡镇)总工会要切实履行好属地责任,把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岗。二要强化经费和人员保障。区总工会要用好用足上级工会拨付的专项经费,同时在区级工会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向新建会组织和基层一线倾斜。要严格执行《XX省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办法》,确保经费使用合规、高效,经得起审计和群众的检验。同时,要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工会干部的培训,让他们成为懂政策、会方法、善沟通的行家里手。三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要将新兴领域建会入会和服务工作情况,纳入对各相关单位和街道(乡镇)总工会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加大权重。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推诿扯皮的,要及时约谈、督促整改。要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共同推动工作落实。
同志们,做好新时代新兴领域工会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不断推动我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为奋力谱写XX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