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我们市委要紧密围绕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结合我市实际,精心谋划组织工作新思路,确保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下面,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强化思想引领,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总书记强调,“要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共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一是丰富学习载体,提升学习实效。我们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综合运用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利用我市的红色资源,打造一批现场教学基地,让党员干部在实地参观学习中,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同时,鼓励各级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二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理论素养。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培训。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员干部,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重点加强对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邀请专家学者、党校教师等进行专题授课,同时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分享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三是注重学以致用,推动成果转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党员干部将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推动我市各项工作相结合。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深入思考,找准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学习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举措和实际行动,对在工作中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取得显著成效的党员干部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组织体系,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此处隐藏2612字,下载后查看---
三、优化干部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总书记强调,“要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一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好政治关、能力关。严格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把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作为选拔干部的首要标准,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注重选拔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选拔一批懂经济、懂科技、懂法律、懂管理的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强干部培养锻炼,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建立健全干部培养锻炼机制,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重点项目、艰苦地区挂职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根据干部的岗位需求和个人特点,开展精准化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平台,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三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和德才表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问责追责等挂钩,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树立鲜明的干事创业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集聚优秀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是创新人才政策,增强人才吸引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更加优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优惠政策,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引进的优秀人才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二是搭建人才平台,发挥人才作用。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产业园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吸引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攻关。积极举办各类人才交流活动,为人才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人才之间的合作与创新。三是优化人才服务,营造良好人才生态。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加强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打造人才服务网上平台,实现人才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服务事项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及时解决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人才文化建设,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在我市安心工作、潜心科研、放心创业。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