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将基层党组织建设视为重中之重,筑牢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堡垒作用。
1.构建党建帮扶体系。派出所主要领导、副书记、副所长分别挂钩1个警务区、1个社区(村)警务室和1个治安防控网格;所内党支部委员、警长分别与1个社区(村)警务室和1个治安防控网格建立联系。相关人员每年到联系点实地走访调研不少于3次,协助解决至少2个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共有35人对接12个社区(村)警务室,开展走访调研360次,解决问题120个。
2.推进警务体制改革。优化部门设置与职能划分,明确派出所不再承担与警务核心职能无关的任务,内部设置指挥调度室等6个办公室,勤务保障室等5个服务中心,并设立社区警务专项服务站。促使派出所聚焦于治安防控、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等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综合协调与引领作用。3.加强多方联动合作。建立派出所、辖区单位与社区(村)的党建联动机制,3个警务区与辖区内10家单位党组织构建信息共享制度,12个社区(村)警务室与辖区内40家单位党组织设立定期议事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推进在职民警“双报到”工作,确保常态化参与社区(村)基层治理事务,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二、强化社区民警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带动力”
---此处隐藏2433字,下载后查看---
五、强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服务力”
秉持志愿服务共享理念,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
1.组建服务团队。成立以派出所所长为志愿服务总队长的志愿服务队伍,下设法治宣传、安全防范、文明风尚、文体活动、健康服务5支志愿服务分队,分别由所内分管领导担任分队长,并组建由社区(村)民警牵头的15个社区(村)志愿服务小队,各社区(村)警务室成立由警长、社区(村)支部书记担任小队长的志愿服务小组,基本形成全员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共组建志愿服务团队40支。
2.打造服务品牌。引导各社区(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结合自身特色,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新模式。在祥和社区,设立“平安夜话”,利用晚上时间开展座谈会,通过群众说事、群众议事、群众评事,为社区治安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在安居社区,创建“张叔来帮忙”工作室,成功调解各类纠纷70起,成立“老大哥”巡逻队排查治安隐患、宣传安全防范知识等65次。在新兴社区,打造“阳光桥·五彩服务”品牌,组建5支服务队共开展服务活动100次。
3.激发服务活力。紧贴新时代公安工作需求和基层群众需求,线上借助“****”手机APP志愿服务平台,实现“群众下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志愿服务模式,线下构建“群众点单、社区(村)接单、警务室派单、民警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服务机制,实行“网格发现、警务室吹哨、警力报到”,逐步化解、逐一落实。同时深化“党建引领+多元服务”的社区治理模式,在社区(村)新设立面积150㎡的平安积分超市,以共建共享为理念,以“积分制”为手段,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治安防范、好人好事评选等获得相应平安积分,进行等价商品兑换,为群众提供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激活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