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明确要求,广大公职人员要始终铭记“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并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确保在思想上不偏航、在行动上不越轨,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履职尽责。
01、心中常怀5把“戒尺”,守住行为底线
第一把戒尺:法律的戒尺
法律是公职人员行为的最低底线。如果把权力比作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百姓,也可能因滥用而伤害群众利益。
近年来,许多落马干部的忏悔材料中都提到,“忘了法律的底线,才一步步走向深渊”。某地一名领导干部,因违规插手工程项目谋取私利被查处。
---此处隐藏2124字,下载后查看---
03
戒尺与定力,是干部的“护身符”
“戒尺”是公职人员行为的规矩,“定力”是思想上的定盘星。牢记戒尺,才能严守底线;增强定力,才能稳住心神。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
中央明确要求,要通过学习教育、监督管理、问责追责等多种方式,推动干部心中有戒尺,肩上有责任,脚下有规矩。干部个人也要不断加强思想修养,强化自我约束,真正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公职人员的每一步都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有心怀戒尺、增强定力,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行稳致远,真正做到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