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社区基层治理经验材料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县精心构建起以“**镇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为核心框架的党组织体系,成功地突破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方面,着重优化网格力量的选优配强。秉持“人口规模适中、服务管理便捷、资源配置高效”的原则,精准划分出50个社区网格,精心配备69名专职网格员,并且推选那些富有责任心的楼门长、热心的志愿者以及离退休干部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同时为每个网格组建党小组。为充分发挥网格员的效能,明确规定其要在社区党建、基层治理以及服务群众等方面履行相应职责,为城镇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上,县、乡两级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强化指挥调度职能,建立起网格工作日会商、周例会、月研判、季通报的工作机制。网格员每日开展网格巡查工作,借助网格员专业版APP及时上报并处置网格事件,确保每日事件及时分流并按时完成处理;网格内的公益、互助、平安等社会治理类社会组织每周至少开展1次常态化活动。此外,健全定期培训制度,将网格员培训纳入县、乡两级的年度培训规划之中,充分运用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AAA群等信息化手段搭建常态化学习交流平台,大力提升网格工作的专业化水准。

在加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战应用方面,依托综合指挥和信息化网络平台,构建起市域统一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网格员的信息采集任务与清单,健全网格事件分级处置机制,形成从采集、上报、分派、处置、督查到反馈的完整工作闭环,持续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自2025年起,社区网格员累计上报各类网格信息达714件,其中办结数量达到695条,处置率超过97.34%。

二、构建“党建+联建”格局,汇聚基层治理的磅礴力量

---此处隐藏1820字,下载后查看---

四、发挥“党建+服务”优势,增强基层治理服务效能

自2025年起,**县针对城镇社区党建服务存在的盲区、党建活动阵地建设的短板以及党员居民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深入调研,通过盘活小区内国有资产用房、小区闲置用房、新建小区物业用房等资源,打造“红色口袋驿站”,将党建工作延伸至小区,畅通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激活城镇社区党建的“神经末梢”,提升党建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在便民服务的顶层设计方面精心谋划,**县6个城镇社区下辖208个小区(家属楼院),居民小区构成较为复杂,解决小区内的邻里纠纷、家庭赡养、水电暖、卫生、绿化、停车等矛盾是社区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社区力量有限,工作中难免存在盲区,无法及时收集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也难以得到及时解决。为此,**县组织人员深入小区征求居民意见建议,结合实际综合分析研判,在居民相对集中的小区创新打造具备党建活动、图书阅览、文艺活动、纠纷调解等多功能的“红色口袋驿站”,为党员群众提供议事、党建宣传、休闲娱乐、书籍阅览、化解纠纷等服务项目。

在人员配备上确保驿站正常运行,从小区党员中推选口碑良好、威信较高、能力较强且群众信任的同志担任站长,由2名富有公益心、热心肠的在职党员或退休党员担任副站长;在此基础上组建党小组,发挥协调作用,定期召开党小组会议,集中讨论小区内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从小区招募志愿者对驿站进行定期维护,保障“红色口袋驿站”的常态化运行。在组织生活方面注重效果引导与规范,通过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微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小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引领意识,搭建起小区内部问题共商、困难互帮、利益协调、共促共建的平台,让“办事找驿站”成为小区居民的共识,逐步实现“小事不出小区”。例如在国储150处小区,居民曾因楼道照明收费问题产生分歧,导致电费收取困难,驿站党小组成员了解情况后,深入有意见的住户家中耐心劝导,以理服人,最终成功解决这一“关键小事”。

自2025年以来,**县城镇社区已建成9个“红色口袋驿站”,开展政策宣讲36场、党员志愿服务53场、微党课21场,服务党员群众达1182人次。“红色口袋驿站”作为**县城镇社区党建的重要阵地,是履行城镇社区自治、法治、德治的关键载体,成为**县基层党建的一张亮丽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