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县域内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精准破解制约内需释放的关键堵点,近期,县发改局成立专项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商户、座谈交流基层干部、分析近三年经济数据等方式,围绕“增强内需主动力、稳定经济发展锚点”核心课题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扩消费:深耕县域市场潜力,激活内需“基本盘”
消费是内需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县域经济增长的“稳定器”。2025年上半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XX亿元,同比增长X%,较2023年同期回升X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总体回暖、结构升级、城乡分化”三大特点,为内需主动力释放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传统消费提质增效,基础支撑作用凸显
从监测数据看,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粮油食品、服装鞋帽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保持X%以上的温和增长,特别是生鲜超市、社区便利店等便民消费场所客流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X%,反映出居民日常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大宗消费正从“增量扩张”向“品质升级”转型:上半年全县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X%,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X%(较2023年提高X个百分点),某品牌新能源汽车4S店负责人介绍,“现在县城消费者选车更看重智能座舱、续航里程,周末试驾活动几乎场场爆满”;家电消费方面,节能冰箱、变频空调等绿色产品销售额占比突破X%,较2024年同期提升X个百分点,这与我县去年开展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密不可分——累计发放补贴资金XX万元,直接拉动家电消费XX万元,政策乘数效应显著。
---此处隐藏4821字,下载后查看---
(二)以“项目攻坚”强投资,优化供给结构质效
一是“谋深谋实”项目储备。建立“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库”,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方向、省级重点产业布局,重点谋划新能源储能、数字经济产业园、冷链物流枢纽等XX个总投资超XX亿元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年重大项目储备规模保持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X%以上。二是“精准高效”要素保障。成立“项目要素保障专班”,统筹协调用地、用能、资金等关键要素,对纳入省、市重点项目清单的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探索“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模式,压缩用地审批时限X%;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县域产业发展基金”,规模不低于XX亿元,重点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力争全年民间投资占比提升至X%以上。三是“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推广“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谋划一批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项目投资奖励机制”,对当年投产且年税收贡献超XX万元的企业,按其固定资产投资额的X%给予一次性奖励,激发企业投资积极性。
(三)以“环境优化”促协同,厚植内需发展沃土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内需增长的“催化剂”。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X个工作日以内;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XX亿元以上;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机制,每月开展“局长接待日”活动,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同时,要加强内需发展的统计监测,完善消费、投资等指标的动态监测体系,每季度发布《县域内需发展分析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县域经济行稳致远的“定盘星”。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县发改局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扩消费、强投资、优环境”三大重点,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切实把内需潜力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