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2025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严格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2025年,XX县教科局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长效巩固”原则,以“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劲”为目标,聚焦基层学校和教师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报表多、会议多、检查多、负担重”等痛点难点,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从“纸上要求”向“落地见效”转变。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位统筹破题,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让减负“有方向、有支撑”

基层减负工作推进初期,我们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县12个乡镇(街道)中心学校、38所中小学、26所幼儿园开展专题调研,累计收集教师、家长反馈意见237条,梳理出“同一数据重复报送”“临时性任务多头布置”“非教学事务挤占教学时间”等6类18项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局党组坚持“一把手”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分兵把口、责任股室协同联动,构建起“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全链条责任体系。

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专项督查组、宣传引导组3个工作专班,明确“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研判、半年一总结”的工作机制。全年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8次,专题研究减负事项15项,出台《XX县教科系统2025年基层减负十项措施》《关于规范教育系统报表报送和会议活动的通知》等制度文件6个,从制度层面划出“红线”、明确“禁区”。例如,针对“报表过多过滥”问题,文件明确规定“除上级明确要求的必报报表外,局内各股室不得自行设计、下发统计报表;确需开展的专项调研,须提前3个工作日向领导小组备案,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另一方面,压实主体责任。将基层减负纳入学校年度考核、校长履职评价重要内容,与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建设等指标同部署、同落实、同奖惩。建立“局领导包联学校”制度,11名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4所学校,全年累计深入基层调研120余次,现场解决教师周转宿舍维修、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等问题47个。同时,要求各学校成立“减负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第一责任人,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对接,确保上级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如XX镇中心小学建立“教师诉求台账”,每周汇总教师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办结,需协调上级部门的3个工作日内反馈进展,全年累计解决教师停车难、打印耗材不足等实际问题21件。二、精准靶向施策,打通“中梗阻”流程堵点,让减负“见真章、出实效”

形式主义的“虚功”,往往藏在具体事务的“空转”里。我们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聚焦“报表、会议、检查、非教学事务”四大关键领域,靶向发力、精准拆弹。

---此处隐藏4150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责任追究“刚性化”。将基层减负纳入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范围,对形式主义问题反弹回潮、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2025年,因“报表报送延迟”“会议记录造假”等问题,对2名校长、3名股室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对1名履职不力的副校长给予记过处分,形成有力震慑。

2025年,通过系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全县教育系统呈现新气象:教师每周用于非教学事务的时间从平均8小时降至3小时以内,课堂教学效率提升15%,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从89%提高到94%。这些变化,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基层减负之效,非一日之功。减负不是简单的“做减法”,更要在“提质增效”上做“加法”——减去的是冗余的负担,增加的是教学的专注;减去的是虚浮的形式,增加的是实干的分量;减去的是应付的焦虑,增加的是成长的底气。

下一步,XX县教科局将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巩固拓展基层减负成果,聚焦“教师减负、学生减压、教育提质”目标,探索建立“减负动态监测—效果评估—优化调整”长效机制,让基层学校和教师轻装上阵、潜心育人,为推动XX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XX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2025年8月XX日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