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村(社区)“两委”班子作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基层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其能力强不强、作风硬不硬,直接关系到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加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我市现代化新实践的迫切需要。刚才,*镇、*镇、*镇、*街道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建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是固本强基的战略之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最终的落脚点就在于让千家万户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项宏伟事业,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去组织、去动员、去落实。
(一)攻坚重任系于基层,“两委”班子勇当先锋。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产业升级需破解技术瓶颈,营商环境要打通政策堵点,乡村振兴得攻克城乡差距难题,治理效能待突破基层末梢梗阻。这些硬骨头任务,最终都要靠基层“两委”班子啃在一线、落在实处。在工业园区,村“两委”班子既要协调征地拆迁保障项目落地,又要化解企业与村民的利益纠纷,某经开区周边村通过“党员包户”机制,仅用1个月就完成300亩用地清表,保障了新能源项目顺利开工;在乡村振兴战场,“两委”成员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建成草莓种植基地、民宿集群,使集体经济薄弱村年增收超50万元;在城市社区,面对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民生难题,社区“两委”组织居民议事会,用“大家事大家议”的方式破解了20余起僵局。从化解邻里漏水纠纷到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从协助企业办理手续到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两委”班子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矛盾最集中、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正如基层干部所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两委’就是穿针引线的人。”只有这支队伍敢担当、善作为,转型发展的各项部署才能从“纸上蓝图”变为“地上实景”,攻坚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才能被逐个攻克。
(二)党群纽带扎根民心,“两委”班子筑牢根基。“两委”班子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群众看我们党,首先看身边的“两委”干部。在防汛救灾一线,他们带头蹚积水、转移群众,用满身泥泞换来村民安全;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24小时值守卡点、配送物资,成为群众眼中的“主心骨”;在政策宣讲现场,他们用方言土语解读医保新政、养老政策,让党的温暖直达民心。这种朝夕相处的联系,让“两委”班子成为群众最信赖的“贴心人”,某社区居民说:“有困难找居委会,就像遇到事找家人一样踏实。”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守护者,“两委”班子的凝聚力直接关系党的执政根基。近年来,我市推行“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将“两委”成员、党员骨干编入网格,每周至少3次走访群众,累计收集诉求8000余条,办结率达98%。在征地补偿、集体资产分配等敏感问题上,“两委”班子坚持“四议两公开”,用透明公正赢得群众支持,某城中村改造项目因程序规范、补偿合理,实现“零上访”推进。正是这种“鱼水深情”,让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群众攻坚克难的坚强核心。
---此处隐藏3000字,下载后查看---
三、强化领导,凝聚齐抓共管建强基层队伍的强大合力
抓好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一要压实主体责任。各级党(工)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必须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查。要把“两委”班子建设情况作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核心内容,传导压力、激发动力。组织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民政、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要立足职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强化跟踪问效。说了就要做,定了就要干。要建立常态化的调研督导机制,定期对“两委”班子运行情况、后备力量培养情况、激励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单位要通报表扬;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得力的,要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三要发扬严实作风。建强基层队伍,来不得半点虚功。各级领导干部要沉下去,多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村(社区)去走一走、看一看,与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要大力宣传表彰在基层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就像我们打造的85个党组织领办型“共富项目”和42个党员能人创办型“共富项目”一样,让大家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在全市营造崇尚实干、鼓励担当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基础牢则事业兴。让我们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硬的作风,奋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村(社区)“两委”铁军,为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