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期我们围绕XX县农业保险工作的推进情况、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展开了专题调研。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XX县农业保险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XX县农业保险工作推进基本情况
自我国2004年重启农业保险试点以来,XX县紧跟国家步伐,在各级政策的强力支持下,积极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发展农业保险”已连续二十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从2023年的“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到2025年的“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政策导向愈发明确和深化。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引下,XX县积极响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先后出台了《XX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部门职责、经办流程和监管要求。
财政补贴是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核心动力。全国农业保险中央财政补贴从2007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7亿元,撬动了巨大的风险保障规模。在XX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农户“五级分担”的结构,其中各级财政补贴合计占比通常达到80%左右,农户自缴比例仅为20%甚至更低。作为财政相对困难地区,XX县还享受到了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在费率上再降低20%的倾斜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户的参保负担,有效激发了其参保意愿。
---此处隐藏3560字,下载后查看---
(三)构筑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减灾防灾三产“协同性”
推动农业保险从单一的灾后补偿向“保险+科技+服务”的综合风险管理模式转变。首先,强化保险与气象、水利、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的协同。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保险服务相结合,通过手机短信、AAA群等方式向参保农户发布预警,并提供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实现风险的关口前移。其次,拓展保险服务链条。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提供市场信息、农资团购、农技培训、融资增信等增值服务,将保险深度融入农业产业链。再次,探索“保险+期货”等创新模式在XX县特色农产品领域的应用,帮助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实现“保成本”向“保收入”“保价格”的升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四)优化财政补贴激励机制,全面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科学的财政补贴政策是引导市场行为的“指挥棒”。建议对现有保费补贴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一是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差异化补贴机制。对在产品创新、理赔效率、农户满意度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保险经办机构,在费用补贴或业务资格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激励其提升服务水平。二是探索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保险公司成功开发并推广符合XX县产业发展方向、深受农户欢迎的特色保险产品,给予专项研发和推广奖励,激发其创新活力。三是精准聚焦补贴方向。在确保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适度将财政补贴资源向保障水平更高的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以及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强的特色优势产业倾斜,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促进农业保险体系与地方农业发展战略的同频共振。
综上所述,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压舱石”。面对新形势新要求,XX县应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破解信息不对称、服务效率不高等瓶颈问题,加快构建一个覆盖全面、服务精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农业保险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