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总工会关于赴XX区开展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精品)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掌握新时期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情况与新问题,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XX市总工会于2025年8月1日组织调研组,由XX同志带队,赴XX区就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先后深入XX区的重点产业园区、物流集散地及基层社区,对XX区在服务阵地建设、组织覆盖、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系统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成效:组织基础持续夯实,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近年来,XX区总工会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推进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坚实成效,呈现出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覆盖日益广泛、职工满意度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截至2024年底,XX区实名登记的基层工会组织已达到529个,会员总数接近8万人,形成了覆盖广泛、结构合理的组织网络。特别是在组织发展方面,2024年全年新增基层工会组织67个,组织建设的活力与动力持续增强。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和就业模式多样化的新形势,XX区总工会积极探索组织覆盖的新路径,在重点群体发展会员工作上取得突破,年内成功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3900余人,发展农民工会员7100余人,有效扩大了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服务职工方面,XX区总工会坚持将服务阵地建在基层一线,通过打造功能集成、资源共享的服务载体,不断提升服务职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据统计,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全区基层工会活动参与率较往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职工对工会工作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工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得到了实质性增强。

二、实践探索:聚焦特色产业,打造“共享职工小家”服务新范式

---此处隐藏3466字,下载后查看---

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为推动XX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实施“职工需求精准画像”工程,推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区总工会牵头,建立常态化的职工需求调研机制。可运用线上问卷、线下访谈、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定期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群体的职工进行需求采集,特别是针对木材加工、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工人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形成动态更新的“服务需求清单”。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工会现有的服务资源,建立“服务资源清单”,通过精准的供需匹配,推动服务项目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实现普惠性服务与特惠性服务的有机结合,切实将服务送到职工的心坎上。

第二,构建科学规范的长效运营机制,保障服务阵地可持续发展。建议尽快为“共享职工之家”等服务阵地制定标准化的日常管理制度与运营维护手册,明确管理职责、服务流程与安全规范。在经费保障上,积极探索“财政支持一点、工会投入一点、社会赞助一点、服务创收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阵地运营的可持续性。同时,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建立阵地运营数据库,对服务人次、设施使用率、活动参与度、运营成本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追踪与分析,以数据驱动管理优化和决策调整,确保工会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第三,深化“组织覆盖与服务覆盖”双轮驱动,攻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难题。建议持续深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组织化工作,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入会方式,推广适应平台经济特点的行业性、区域性工会联合会模式。同时,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服务效能评估专项工作,设计一套包含服务知晓率、参与度、权益维护满意度、组织归属感等在内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第三方评估或内部测评,定期检验服务成效,找出短板与不足,倒逼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持续优化,真正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

综上所述,XX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基础扎实、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特别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对接职工需求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要正视挑战,精准施策,持续用力,XX区的工会工作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