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有这个机会,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和战友们一起交流学习心得,我感到十分荣幸。按照会议安排,我就近期参加“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结合我们公安交管工作的实际,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思考和感悟。这更多的是一次自我剖析和思想梳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从“置顶”到“置心”:对“人民至上”的再认识与情感重塑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八个字我们每天都在讲,各项工作的部署和文件中,它总是被放在最醒目、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它早已成为我们工作的“置顶”项。但这次学习,让我深刻反思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真正将这八个字从文件里的“置顶”,转化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置心”?
作为一名基层交通警察,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川流不息的道路、形形色色的群众和复杂多变的警情。坦白说,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职业性的疲惫和压力之中。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是恶意的投诉与舆论炒作,我们内心也曾有过委屈和无奈。有时候,高强度的勤务、繁重的考核任务,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完成任务”上,而不是“服务人民”上。我们会担心执法程序是否规范,担心言语是否得当,担心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会不会引发舆情,这种“如履薄冰”的执法恐惧,有时会让我们与群众之间产生一道无形的墙。
---此处隐藏2232字,下载后查看---
一个很小的例子让我感触颇深。我市排查出的33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其中部级督办10处,省级督办23处。这些隐患的成因复杂,涉及公路、交通运输等多个部门。如果仅仅依靠我们交警支队去“喊话”,往往是人微言轻,推动缓慢。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进一步健全了与应急管理、公路、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了权责清晰、协同发力的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已有4处隐患完成治理,月底预计能完成8处。这个过程让我看到,从“独行”到“众行”,改变的不仅是工作效率,更是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同样,与群众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推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模式,今年1至5月就处理了2756起案件。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理念的转变。它让群众感受到,交警不仅是来处罚的,更是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节约时间的。当一位当事人在电话里由衷地说出“谢谢你们,太方便了”的时候,那种被群众认可和信赖的感觉,是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最珍贵的职业价值所在。
这种价值感,还来自于看到交通安全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人。当我们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看到孩子们从对交通规则的懵懂无知,到能够主动提醒父母“开车要系安全带”,看到企业驾驶员从被动接受安全教育,到主动分享安全驾驶经验,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一颗颗安全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我们不再是孤独的呼喊者,而是拥有了成千上万的“同路人”。这种从“我”到“我们”的转变,让交通安全治理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各位同仁,学无止境,行亦无疆。这次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理论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洗礼,更是行动上的指南和精神上的激励。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我的内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笃定和充满力量。我将带着这份全新的感悟,与各位战友一道,心存对生命的敬畏,行有所止、行有所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守护好我们共同家园的平安畅通,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公安交警的一份力量。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