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攻坚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8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高规格召开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级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核心目的就是亮问题、明责任、督落实、促攻坚。会议开始,几位重点部门的负责同志汇报了整改进展和思路,剖析问题深刻,思路举措务实,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必须清醒认识到,上级反馈的问题清单,绝非一般性工作短板,而是关乎政策落地成效、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我们执政能力的深刻叩问。值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抓好反馈问题整改,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必须将其作为检验政治忠诚、工作本领和群众立场的试金石,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整改攻坚战。这不仅是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更是推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的迫切要求。总书记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抓好问题整改,正是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关键一招,必须以更高站位、更硬举措、更实作风,确保反馈问题见底清零,工作质效全面提升。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整改之基,以“如磐初心”校正政治坐标

问题整改,思想先行。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着整改行动的深度和落实的效度。对标中央要求和我县实际,审视整改工作中的痛点和梗阻,首要解决的就是部分单位和干部在思想认识层面存在的偏差和温差。有的对问题的严峻性、整改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歇脚松劲心态;有的将整改视为部门业务,未能站在全局高度一体推进;有的流于表面应对,企图“文件整改”、“会议过关”,根子在于对“国之大者”体悟不深,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践行不力。这种思想深处的模糊地带,构成了我们向顽瘴痼疾宣战的最大掣肘。因此,我们必须把淬炼思想、提升自觉作为整改的第一步。全县上下务必深刻认识到,反馈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涉及领域都关联着乡村振兴的成色。我们要坚持从政治上看、政治上行,将对标对表贯穿整改全程。

(一)校准政治站位,确保对标对表“零偏差”。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总开关,确保整改实效的根本前提在于筑牢政治根基。总书记总书记强调:“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整改工作正是检验我们能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全县各级干部要把抓好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的最新精神、重大决策和核心部署,精准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的战略定位。要自觉站在维护中央政令畅通、服务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审视整改工作,坚决避免囿于地方或部门思维导致认知局限。核心是剔除“事不关己”、“避重就轻”、“过关交卷”等错误心态,树立起整改不到位就是失职渎职、整改搞变通就是不讲政治的责任共识和行动自觉。真正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思想的绝对清醒确保行动的绝对精准和有效。要从灵魂深处筑牢“乡村振兴、责任如山”的使命感,把整改成效作为检验党性、淬炼初心的试金石。

(二)拧紧责任链条,确保压力传导“无衰减”。责任不明,落实必虚。确保整改攻坚行稳致远,关键在于构建权责清晰、层层压实的责任体系。总书记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整改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县乡(街道)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区域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力亲为抓部署、抓协调、抓督办。各行业部门要履行主管责任,部门“一把手”要对本领域问题整改负总责,亲自研究方案,亲自推动落实。要构建“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责任部门一线落实”的工作格局,细化分解整改任务,将每一个具体问题、每一项具体措施精准到岗、明确到人、限定到天,形成环环相扣、梯次推进的责任闭环。要坚决杜绝责任悬空、压力递减、上紧下松,甚至“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县委县政府将严格落实整改责任追究机制,对因责任不明、落实不力导致整改迟滞或效果不彰的单位和个人,无论涉及到谁,都将严肃追责问责,决不姑息迁就。要以强有力的责任传导机制,确保整改压力不折不扣传递至“神经末梢”。

---此处隐藏9380字,下载后查看---

行百里者半九十,致胜利者贵在坚持。问题整改的纵深推进,离不开严明的纪律规矩提供坚实保障,更需要严密的组织体系推动责任落地生根。当务之急是将整改压力层层传导到位,推动形成任务具体、目标清晰、环环相扣的责任闭环体系。总书记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各项部署落地生根。”我们必须将督查督办、追责问责作为倒逼落实的“硬手段”,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以严实作风和铁的纪律扫清一切整改障碍,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能一贯到底、开花结果。

(一)织密责任落实闭环体系,打造一级抓一级的责任共同体。明晰的责任界定与有效的压力传导是整改工作行稳致远的基础。必须坚决防止责任虚化、空转和衰减。要在已有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的基础上,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责任落实体系。县乡村三级要逐级签订整改责任书,明确具体目标和时限要求。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领域整改工作负直接责任,要亲临一线指导推动。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协调调度的职责。要将每项整改任务分解到具体分管领导、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层层签字背书,形成清晰可溯、权责对等的责任链条。要建立全过程工作台账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整改工作事事有人盯、件件有人抓,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二)亮剑督查问责威慑利器,保持全过程跟踪的高压态势。督查问责是推动责任落实的“利器”与“熔炉”。整改工作推进到哪里,督查问效就要跟进到哪里。要构建常态化的督查机制,整合县纪委监委、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力量,并有效借助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手段。督查要坚持“四不两直”常态化,直插一线、直奔现场,不预设路线、不听专题汇报、不搞层层陪同,力戒形式主义。督查内容既要关注整改进度,更要聚焦整改质量、群众获得感和长效机制建设。对发现的形式整改、数字整改、虚假整改等突出问题,要露头就打、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要健全约谈提醒、挂牌督办、通报曝光、执纪问责等阶梯递进的追责问责体系。对进展严重滞后、问题反复出现、矛盾久拖不决的,要约谈相关责任人;对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要从严追究党纪政务责任;对涉嫌违纪违法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查处。通过强有力的问责倒逼,释放“整改不力必将付出代价”的强烈信号。

(三)践行人民至上评价标准,搭建公开化检验的群众平台。问题整改的最终落脚点是增强群众福祉。评价整改成效好不好,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考官。要坚决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坚持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的根本要求,在整改工作中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要主动打开大门搞整改,通过设置村(社区)公开栏、召开屋场院子会、村民代表会、设立网络监督平台等多种形式,将整改方案、整改进度、整改结果以及关键政策调整变化等重要信息,依法依规、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要建立畅通便捷的群众意见反馈渠道,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优先整改项。整改成效的最终评判权要交给群众,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估的核心指标。要持续开展整改成效宣传,讲好攻坚故事,展示积极变化,用真改实改带来的民生改善实效取信于民、凝聚民心、汇集民智。

同志们,当前整改攻坚的“冲锋号”已嘹亮吹响,全县上下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急迫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感,立刻投入到这场关乎战略落地的关键战役之中。要始终把政治责任扛在肩头,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把务实作风挺在前面。聚焦问题,深挖根源;聚焦目标,精准发力;聚焦执行,步步为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地推动各项整改任务落地生根。要在攻坚克难中锤炼过硬作风,在协同作战中凝聚磅礴力量,在狠抓落实中彰显责任担当。以整改提升的实际成效迎接上级和全县人民的检验,奋力谱写我县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