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胜利闭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总书记总书记亲临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新时代城市发展辉煌成就,深刻阐释城市工作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科学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蓝图,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意义之重大、思想之深邃、要求之明确、部署之系统,前所未有,令我们倍感振奋、深受教育,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如山。作为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深刻认识到会议精神的极端重要性,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廓清了思路,也对我们履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原原本本学习、逐字逐句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奋力推动我市城市发展实现新跨越、迈向新高度。
一、深刻领会精神内核,提升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政治站位与战略自觉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切实提升做好城市工作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学习领会,首要在于把握方向、明确遵循。
(一)核心要义:深刻把握“人民城市”本质属性,永葆城市建设为民初心。总书记总书记反复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根本立场,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望城市发展历程,我们党始终秉持为民初心,推动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深入领会会议精神,就是要从根本上厘清“城市为了谁”这一核心命题。会议确立的“人民城市”理念,是对我们党执政为民宗旨在城市领域的具象化表达。它要求我们必须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一切工作的价值追求。这意味着,城市规划的蓝图底色应是民生需求,建设项目的投入重点应是解决民生痛点,管理的精细程度应体现便民利民的温度。要坚决防止“重面子、轻里子”、“重建设、轻管理”、“重物质、轻人文”的倾向,真正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体市民。深刻把握“人民城市”的本质,我们才能真正站稳人民立场,确保城市建设的航向永不偏离,把城市真正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优越性,提升城市发展的价值和温度。
---此处隐藏7096字,下载后查看---
三、强化使命担当作为,锤炼新时代城市工作赶考路上的过硬能力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关键在于各级干部的行动力、执行力。作为城市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我们必须自觉锤炼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确保党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XX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一)提升履职本领,锻造专业精进善为能力。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克服能力恐慌,提升专业素养。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与政策研读。持续深入学习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密切关注国家层面关于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韧性安全、绿色发展等最新政策法规出台动态,深刻把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细化政策措施和配套要求。要读懂悟透其核心要义、目标指向和实施路径,切实提高政策理解力、转化力和执行力,确保在实际工作中方向不偏、焦点不散、落实到位。二是深化规律认知与战略思维。城市建设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要深入研究城市发展规律、空间发展规律、基础设施建设规律、社会运行规律和生态演化规律等。要加强宏观战略思维训练,善于从全球视野、国家战略、区域格局中定位我市城市发展的坐标和方向。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能够敏锐识别城市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挑战。要学会运用系统观念,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建设与管理、更新与保护、效率与公平等重大关系,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增强专业实操与复合能力。熟练掌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治理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规范,尤其是新知识新技术(如韧性城市设计、BIM/CIM技术应用、绿色建筑、智慧建造、城市更新模式等)。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向专家学、向基层学、向先进地区学,不断提升项目规划论证、技术方案把控、工程建设管理、招商引资谈判、投融资模式创新等具体业务能力。同时,强化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服务意识和群众工作能力,努力成为懂城市、会治理、善管理的复合型领导人才。
(二)坚持实绩导向,弘扬求真务实担当作风。城市工作事关长远发展,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优良作风。一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刻理解“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城市建设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民生导向,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城市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对城市功能完善度、环境舒适度、服务便利度、安全韧性度、文化吸引力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引导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二是弘扬攻坚克难担当精神。城市建设领域往往面临历史遗留问题多、资金平衡压力大、利益协调复杂等难题。领导干部必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直面城市更新中的“硬骨头”,破解安全韧性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统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内涝治理等民生痛点。要主动到矛盾集中、情况复杂的基层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推动解决。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大兴调查研究务实之风。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将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围绕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尤其是聚焦城市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平衡机制、城中村改造路径、韧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时序安排、智慧化应用的场景落地问题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进行精准、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务实管用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力戒“走过场”、“被调研”,确保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
(三)凝聚协同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城市工作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同频共振,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一是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城市工作重大决策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建设、城市管理的各环节、全过程,确保中央决策部署令行禁止。加强城市工作部门(如住建、规划、城管、发改、财政等)和各级干部之间的统筹协调,增强政策协同和行动合力。二是畅通多元参与共治渠道。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尊重人民群众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城市规划、建设、更新、管理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实施中,必须广泛倾听民意、汇集民智。通过规划公示、公众听证、居民议事会、社区协商等多种形式,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机制。用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等渠道,高效响应群众诉求。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市场主体、专家学者依法有序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凝聚最大公约数。三是健全精治法治保障体系。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城市重点领域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设,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难题的能力。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执法机制,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同时,大力推进科技赋能,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推动力量下沉、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效能倍增,实现精准监测、精确认定、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坚持以智治支撑精治、以法治保障精治,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同志们,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城市建设的航程正在开启。总书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重如千钧。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这座城市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推动者,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紧迫感,切实担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历史主动、更实的工作作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谱写XX市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壮丽新篇章,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新答卷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