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财政局(县国资委)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努力培植财源,强化财政收支管理。

一是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加强财税联动,严抓堵漏增收,确保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625万元,同比增收253万元,增长0.8%。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3106万元,同比增支8875万元,增幅10.5%(扣除消化暂付款因素)。三保支出46216万元,全县部门运转、养老保险、35项基本民生项目均按时间节点支付到位。

二是资金争取成效明显。上半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指标共计937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72万元,增长4.9%,其中:财力性指标均衡性转移支付22487万元,较上年增加2894万元,增长14.7%;年度省调度资金552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34万元,增长27%;争取专项债资金20100万元,置换债券资金10551万元(剩余置换额度8049万元)。

三是绩效管理持续深化。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对全县2024年度741个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涉及金额136591万元。选取11个重点项目支出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对城乡公交运行一体化项目首次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压实各单位“过紧日子”思想,2025年各单位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继续压减10%,非税收入安排公用支出压减15%。

---此处隐藏3350字,下载后查看---

(一)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是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增强可持续性。通过培育优质税源,谋划税收增长点,扩大税收基础,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盘活国有资产和闲置存量资产,拓展非税收入来源。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将绩效目标嵌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环节,统筹使用方向相近的专项资金,避免资金重复投入,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民生及政府重点领域,兜牢三保。三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守住安全底线。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严禁违规担保或变相举债,加强项目可行性评估,突出“量力而行”原则,避免过度依赖财政资金,动态监测债务率,完善风险预警体系,保障地方经济平稳运行。

(二)推进国企降本增效。

一是加快企业市场化转型。引导县属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明确战略定位,加快实体化产业培育,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深化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全力支持县国控集团2025年三季度退平台工作,确保2026年底融资平台清零。二是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梯度培养机制,配齐配强县属企业领导班子。推动国有企业经理层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与市场化经营机制相匹配的薪酬绩效体系。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的国有企业人员管理办法,分级负责、分类管理,规范企业管理人员、员工选拔聘用,依法依规全面监督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三是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实行债务风险、投资经营、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动态监测,对工作开展不到位的企业及时下发预警函。督促国有企业建立内部风险防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防控各项要求嵌入经营管理各环节,加快推进穿透式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内控体系,消除监管盲区。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干部履职能力。积极通过系统化培养提升干部的业务素养和履职能力,利用“旌财青年”“财政干部大讲堂”等平台,聚焦税收政策、政府债务管理、政府采购等专业领域,通过案例研讨、交流研讨、业务展示等方式,分层分类进行培训,提升财政干部复杂问题处理能力。二是加大干部轮岗交流。根据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有针对性的选派年轻干部到各股室、中心进行轮岗锻炼,调配岗位实现人岗相适,实现干部素质能力快速提升,全力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确保财政职能更加顺畅高效运转。三是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合理途径向组织推荐干部,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制定适合我局实际的事业单位职级晋升配套方案,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形成有作为才有地位的鲜明职级晋升导向,进一步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