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我乡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为核心目标,持续深化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创新。本报告旨在对2025年度以来我乡在生态护林员常态化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系统性总结,并对未来工作方向进行规划。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2025年,我乡紧密围绕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以构建一支专业、高效、稳定的生态保护力量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本年度,全乡通过严谨的选聘流程,共计聘用36名生态护林员。这支队伍全面覆盖了全乡范围内的重点林区、草原及生态敏感区域,形成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生态资源管护网络,为维护我乡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二、主要举措与实践
(一)规范选聘程序,夯实队伍建设根基。为确保护林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公信力,我乡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自愿、统一管理”的原则,对选聘工作进行全流程规范化管理。首先,统一发布选聘公告。通过乡政府公告栏、村务公开栏及官方AAA公众号等多个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选聘条件、岗位职责、待遇保障等信息,确保政策透明、信息对称。其次,严格执行选聘流程。整个选聘过程严格按照“个人自愿申报、村级组织审核推荐、乡级部门联合审查、拟聘人员社会公示、正式签订协议”五个步骤进行。乡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成立联合审查小组,对候选人的资格条件、身体状况、责任心及群众基础进行综合评判,坚决杜绝“人情岗”“关系岗”。最后,签订正式劳务协议。对通过公示的36名护林员,我乡统一与其签订了《*乡生态护林员管护劳务服务协议》。协议中不仅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更以附件形式详细标明了每位护林员的具体管护区域、四至界限和管护面积,并建立了岗位职责、绩效考核、档案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为后续的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依据,形成了乡村两级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此处隐藏4301字,下载后查看---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护林员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仍有差异,精细化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条短、技术支撑弱、市场渠道窄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确保护林员队伍长期稳定和待遇稳步提升的长效资金保障机制仍需进一步巩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乡长远发展规划,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认真总结本年度的工作经验,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形成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乡生态护林员管理长效机制》。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引入更多激励性措施,探索建立星级评定、动态升降等管理办法,进一步激发队伍的内生动力和荣誉感。
(二)深化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在现有巡护APP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探索引入无人机巡护、远程视频监控、AI图像识别等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人工巡护形成有效互补。推动建立集“天空地”于一体的立体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森林火灾、病虫害、盗伐盗猎等风险的智能预警和精准溯源,全面提升我乡林草资源智慧化管护水平。
(三)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未来的工作重点。一方面,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扶持力度,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搭建产销平台等方式,推动其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另一方面,依托我乡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得到有效保护的生态环境,规划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同时,积极关注和跟进国家森林碳汇交易等政策动向,探索将我乡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可交易的碳汇产品,为群众开拓更多增收渠道,奋力谱写*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