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县委办公室“病灶”清除行动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深化推进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县委办公室违规吃喝典型问题通报警示暨作风建设深化推进会,其核心要义在于传达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纵深整治违规吃喝顽瘴痼疾的最新部署精神。通过深刻剖析警示案例,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宣示: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总书记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县委办公室作为县委运转的“核心枢纽”和“前哨后院”,我们的作风形象关乎县委权威,直接体现治理效能。每一名同志都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绝非简单的吃请问题,而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污染政治生态的“毒瘤”、动摇执政根基的“蚁穴”。通报的案例振聋发聩,犹如一记记沉重的警钟,敲响在每位同志心头。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进行一次彻底的“政治体检”和“思想除尘”,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刮骨疗毒的决心,清除病灶、祛病强身,切实刹住歪风邪气,全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模范机关铁军。下面,我就此讲三点意见。

一、透视根源,深挖病灶,全面认清违规吃喝的腐蚀性与破坏力(一)动摇执政根基的政治隐患必须根除,刚才通报的案例令人痛心疾首,其背后揭示的政治风险必须引起我们极度警觉。违规吃喝绝非止于口腹之欲的满足。总书记总书记深刻指出:“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从通报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饭局”异化成了“局圈”,吃请演变为政治攀附的前奏。党员干部在觥筹交错间丧失政治立场、模糊原则界限,陷入被“围猎”的泥潭,最终导致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公权私用,严重破坏了纯洁的同志关系和组织原则。这种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链条,极其隐蔽地侵蚀党的执政根基,污染从政环境,破坏组织纯洁,损害政府公信。其本质是理想信念的“沙化”、党性原则的“滑坡”,是对党忠诚度的严峻考验。作为县委办公室的一员,更要自觉提升政治站位,深刻洞察“一顿饭”“一杯酒”背后潜藏的政治隐患。要时刻谨记,一次违规吃喝可能就打开了一扇欲望的闸门,为更严重的违纪违法埋下伏笔。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判断上来,深刻认识到坚决整治违规吃喝是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县委权威的必然要求。深入剖析违规吃喝的政治危害,其核心在于其对政党先进性和执政合法性的侵蚀。这类行为首先瓦解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规吃请往往伴随着小团体意识的滋生与扩张,参与者通过私下的“酒桌文化”建立起超越正常组织程序的个人效忠网络。这种基于人情交换、利益共享的非正式组织(“酒局圈”)的形成,替代了以党章党纪为核心的正式组织规则,严重破坏了组织的统一性和中央权威的执行力。它实质上在党内构造了多个权力运行的“暗门”和“灰色地带”,使组织意图在执行中扭曲变形。其次,违规吃喝动摇了党执政的合法性根基。这种行为在群众中形成了极其恶劣的负面观感。当人民群众看到公职人员频繁出入高档场所、享受超规格接待,其朴素感受便是权力滥用和特殊化。这直接削弱了群众对党和政府公正性、廉洁性的认同感。中国GCD执政的合法性植根于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任何官僚化、特殊化、享乐主义的行为都在蛀蚀这一根基。违规吃喝尤其严重,因为它以最直观、最生活化的方式(“吃”)暴露了特权与脱离群众的现象,极具传播性和视觉冲击力。更本质地看,违规吃喝是理想信念动摇的外在表现。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度的政治纪律意识是抵御“围猎”腐蚀的根本屏障。一旦党员干部在思想深处放松了要求,降低了标准,对“糖衣炮弹”失去了警惕性和鉴别力,那么,走向腐败就只剩下时间和程度的问题。一顿不该吃的饭局,一杯不该喝的酒,背后隐藏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异化,是对党员身份庄严性的亵渎。因此,整治违规吃喝,根本上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整饬和政治淬炼,必须从世界观改造这个根本性问题入手,方能标本兼治。

(二)侵蚀纪律防线的隐性“糖弹”必须抵御。随着正风肃纪的雷霆之势持续深化,违规吃喝行为也变得更加隐蔽化和复杂化。总书记总书记告诫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当前,规避监督的“擦边球”行为花样翻新,“不吃公款吃老板”、“一桌餐”、“隐蔽场所宴请”、“虚列名目套取费用”等层出不穷。这些行为打着各种所谓的“合理”旗号,意图为违规吃喝披上“合规”外衣。其本质是利用职权影响力进行隐性的利益交换,是腐败的“前哨战”。这种行为极大地模糊了公私界限、混淆了正常政商边界,麻痹性更强、渗透性更深。它使党员干部在温水煮青蛙中放松警惕、弱化防线,逐步丧失对纪律规矩的敬畏之心,为后续更严重的违纪违法行为洞开方便之门。作风问题无小事,“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这些看似“小毛病”“小问题”,实质上是在蚕食纪律的铁壁、破坏规矩的堤坝,最终可能导致纪律防线的全面失守。我们必须睁大眼睛,洞察其变种形态,深刻认识其巨大腐蚀性。违规吃喝行为的持续变异,是对党纪党规权威性的挑衅和消解。这些行为的隐秘化、复杂化趋势,实质上是在挑战纪律执行的精准性和监督体系的覆盖性。其危害性首先体现在对纪律边界的“腐蚀性试探”。每一次未被发现的成功“擦边球”,都会在涉事者乃至围观者心中植入侥幸的种子,削弱“纪律带电、规矩生威”的心理震慑。当违规者通过不断试探未被及时纠正,便会产生纪律约束力递减的错觉,认为监督存在漏洞或执纪存在“弹性空间”。其次,这种行为在客观上构建了“法不责众”的负面预期。当某种变异的违规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非正式惯例,参与者可能会产生“大家都这样”的错误认知,进而降低负罪感和风险预期。这种从众心理对党的纪律建设构成严重威胁,使得个别违规行为迅速扩展为系统性问题。如果得不到有力遏制,将严重损害纪律执行的严肃性和公平性,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影响。更深层次的危害在于,它使纪律意识出现“集体钝化”。在频繁的“变通”和“下不为例”中,党员干部对什么是正常公务往来、什么是违规宴请的判断标准容易变得模糊不清。正常的交往边界被扭曲异化,违规行为被披上“工作需要”、“人情世故”的外衣进行合理化解释。长此以往,整个单位乃至更大范围的政治生态中,是非标准将被混淆,荣辱观念将被颠倒。对于肩负重要政治职责的县委办公室来说,这将是灾难性的。因此,抵御这些披着“人情”、“便利”外衣的隐性“糖弹”,是维护纪律刚性、保持队伍纯洁的生死之战,绝不能有任何含糊与妥协。(三)损毁组织肌体的信任基础必须重建。无论违规吃喝的形式如何伪装翻新,其最终付出的代价必然无比沉重。案例教训深刻昭示:任何违规行为终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党中央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态度旗帜鲜明。总书记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纪国法不能成为‘稻草人’、‘纸老虎’,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公开透明地通报处理违规吃喝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歪风邪气“零容忍”的坚定立场和“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对违规行为的坚决查处,是对全体党员干部负责、对组织肌体健康负责。它警示我们:心存侥幸必将自食苦果,“酒杯”摔碎后将是“铁窗”。同时,这类事件造成的间接伤害同样巨大——严重损害了机关内部的团结信任,挫伤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干群之间制造了无形的隔阂。每一次违规吃喝事件的发生,都是对党的组织形象一次公开的伤害、对集体荣誉一次沉重的打击。我们必须以此为镜鉴,深刻理解纪律惩处的严厉性和组织清誉的脆弱性,任何对纪律的轻视和放纵,都是在透支组织积累的公信力、破坏单位运行的凝聚力。对违规吃喝行为的严肃查处,传递的不仅是惩治,更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组织关怀,是严管即厚爱的真实体现。公开通报的核心价值在于恢复组织的公信力与凝聚力。当组织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严肃问责处理责任人时,实质上是向所有遵规守矩的同志传递一种信号:组织的原则和尊严不容玷污,付出的贡献不会被忽视,守纪者的清白价值远高于蝇头小利。这有助于提振正气的力量,凝聚共识。同时,公正有力的惩戒机制是组织肌体自我修复和免疫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违规者施以与行为相匹配的纪律处分,组织展示了其捍卫公平正义的能力和决心,这本身就是对制度权威最有力的维护。它向全体成员证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任何法外特权和监管盲区。这种公平性,是组织成员间相互信任、共同维护组织利益的基石。任何对违规行为的庇护或从轻发落,都将严重挫伤遵规守纪者的积极性和对组织的忠诚度。更为重要的是,重建信任需要坚持不懈地构建公开透明的制度环境。信任源于透明,凝聚来自公正。除了严惩违规,更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和决策的透明性,减少暗箱操作和模糊地带,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营造一种敢于说真话、乐于守规矩、耻于搞歪风的文化氛围。对于县委办公室而言,其核心地位决定了必须在重建信任上立标杆、作表率,用最严格的规矩、最透明的运行、最清廉的形象,重塑让县委放心、让干部群众信赖的坚强核心枢纽。这需要付出巨大且持续的努力,但其价值关乎组织生命力的根本。

二、靶向施治,精准拆弹,系统构建违规吃喝整治的四维查纠体系

---此处隐藏8610字,下载后查看---

三、久久为功,涵养生态,奋力锻造模范机关风清气正的过硬作风(一)压责固链:拧紧层层传导的主体责任阀门。确保整治实效,关键在于知责明责、履责尽责、担责问责。总书记总书记在阐述管党治党责任时强调:“党委履行主体责任,要勇于担当,敢抓敢管,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我们要构建清晰严密的责任链条,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消除责任落实“上热中温下冷”的温差。作风建设是政治责任,必须构建主体明确、层次分明、无缝对接的责任体系。我作为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必须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带头抵制各类诱惑和围猎,做到管班子、带队伍、作表率,并自觉接受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办公室班子成员要切实担负起“一岗双责”,将分管领域的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定期分析研判分管部门(科室)存在的作风风险点,做到业务工作管到哪里,廉政建设的责任就延伸到哪里。要敢于直面问题,动真碰硬,对分管部门人员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红脸出汗、批评纠正,绝不搞一团和气、姑息迁就。各科室负责人、各下属单位主要领导是本单位作风建设的直接责任人,是落实各项要求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将整治违规吃喝等作风问题的责任明确到岗、具体到人,确保人人知责、人人担责。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家的门”,对部署的任务跟进督促,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对查实的违规行为严肃处理。派驻纪检监察组要履行好监督责任,发挥好“探头”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纪律检查和作风监督。要善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精准有效发现问题,依规依纪查处问题。要通过建立定期会商、情况通报、联合检查等机制,与办公室党组协同发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压力向基层有效传导。要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发生严重违规吃喝问题或作风问题频发的,坚决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也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以铁的纪律确保责任链条环环紧扣、压力传导层层到底。

(二)挺纪在前:拉紧令行禁止的刚性纪律红线。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的“护身符”。总书记总书记强调:“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整治违规吃喝必须突出纪律刚性,将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要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切实让纪律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强化纪律约束力,首要在于提高纪律的知晓度、敬畏感。要把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GCD纪律处分条例》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全体党员逐章逐条、联系实际深入研学,特别是对其中关于违反廉洁纪律、生活纪律,尤其是违规吃喝、违规接受宴请等情形的具体条款规定要烂熟于心、内化于行。要通过党纪学习知识测试、以案说纪剖析会等形式,检验和深化学习效果,确保纪律要求入脑入心。要树立纪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鲜明导向,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无论是资深同志还是年轻干部,只要触犯了纪律红线,都必须接受严肃处理,绝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存在。这种公平执纪的态度最能彰显纪律的权威性。将遵守作风纪律要求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刚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确保纪律要求与干部的切身利益紧密关联,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执纪基调不动摇。对发现的违规吃喝问题线索,要快查快办,一经查实,坚决按照党纪政务规定顶格处理,杜绝任何形式的“人情执纪”、“降格处理”。公开曝光是形成强大震慑的关键手段,对查处的典型案件,要坚持“实名、点事、点单位”公开通报,用“身边事”持续敲响“身边钟”,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要加大“一案双查”执行力度,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力导致作风问题丛生、违规吃喝屡禁不止的单位和个人,不仅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更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政治责任、管理责任,彻底扭转“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怪现象。只有这样,纪律才能真正成为悬在头顶的利剑、护佑前行的罗盘。

(三)培育新风:构筑崇廉拒腐的坚固思想长城。作风建设是一项夯基垒台、成风化俗的长久工程。要彻底清除违规吃喝的流毒,必须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在根源上培植勤廉务实、清爽和谐的生态环境。总书记总书记在论述政德建设时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我们要大力弘扬新风正气,让廉洁文化蔚然成风。涵养廉洁新风,核心在于引领党员干部自觉提升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要大力倡导健康向上、质朴纯粹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大家把精力聚焦到干事创业、履职尽责上,把心思用在谋划工作、服务发展上,多比工作实绩,少比吃请排场;多比奉献精神,少比物质享受。积极营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内部环境,让各项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和滋生歪风邪气的土壤。在机关内部大力推行简洁务实的工作交往文化,坚决破除庸俗“关系学”,减少不必要的迎来送往、请托送礼,着力构建纯洁简单高效的公务交流氛围,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个角落。大力传承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一党的“传家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精打细算管好用好每一分财政资金。在办公运行、公务接待等各个环节都要贯彻节约理念,在简朴节约中彰显工作作风和机关形象。完善制度是根本,要结合整治发现的问题和管理漏洞,及时修订完善办公室的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内部食堂管理办法、财务报销审批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重点在制度的可操作性、流程的闭环性、监督的有效性上下功夫,扎紧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违规吃喝的土壤。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狠抓制度落实,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搞“下不为例”,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浸润、制度完善、文化涵养,在县委办公室内部形成一种以清为美、以廉为荣、以干为要的价值取向,使抵制违规吃喝等不正之风成为一种集体自觉和文化风尚,为服务全县中心大局营造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同志们,作风建设,是关系党的形象和执政基础的永恒课题。县委办公室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在作风建设上理应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通报的案例教训沉重而深刻,为我们亮起了耀眼的警示灯。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更是一次严肃的作风再动员、再部署、再深化。我们要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决清除“四风”积弊,尤其要斩断违规吃喝的歪风邪气。各层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扛起责任,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对照反思。要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清醒,拿出“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务求取得实效、形成长效。县委办公室的作风就是我们党形象的直接体现。唯有锻造一支政治坚定如山、纪律严明似铁、作风干净如水的模范机关铁军,才能不辜负县委的信任与重托,才能在服务全县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扛起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