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土地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土地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市土地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刚才,与会人员一同前往XX镇XX村,现场观摩了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直观感受到了整治“两违”和“农乱”问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希望这次现场会能让大家有所触动、有所警醒,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好土地规范化管理这场攻坚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严峻现实,深刻认识土地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土地管理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粮食安全国家大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出台了《XX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节约集约用地,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已达到52.40%,累计流转面积34.12万亩;2023年度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达到5.36%,连续三年实现预定目标。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肯定。然而,在成绩面前,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土地管理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形势不容乐观,任务极其艰巨。可以说,已经到了非抓不可、不抓不行的关键时刻。主要体现在“四个突出”:

第一,违法用地问题屡禁不止,存量与增量交织的矛盾十分突出。从近几年的卫星遥感监测和日常巡查情况看,违法占用土地,特别是占用耕地的行为时有发生,而且手段更加隐蔽、处置难度更大。有的未批先建、有的批东建西、有的借设施农业之名行非农建设之实。根据上级市2024年的通报,其全市范围内新增违法用地中,涉及耕地的面积就达到了402.81亩,这个数字触目惊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个别重大项目,甚至也存在长期违法占用农用地的问题,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冲击了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也对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构成了巨大威胁。存量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增违法行为又接踵而至,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尽快扭转。

第二,耕地保护基础不牢,数量与质量双重告急的风险十分突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我市的耕地家底是59.04万亩,这是我们必须守住的底线和红线。尽管近年来我们划定了58.4万亩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但“非农化”“非粮化”倾向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今天在XX镇看到的“农乱”现象,耕地之上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就是最直接的体现。部分地区对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导致耕地总体质量下降。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一旦国家粮食安全出现波动,我们将毫无退路,后果不堪设想。

---此处隐藏3614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要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全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具体。各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属地管理责任,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对辖区内发生的违法用地问题负总责。市自然资源局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市农业农村、住建、城管执法、发改、工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要独立作战,又要协同配合,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第二,要强化督查考核问责。要将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用好考核“指挥棒”。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问题整改不力的地区和单位,要及时通报批评、约谈提醒。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导致土地管理秩序混乱、国家利益和群众权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要坚决启动问责程序,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决不搞下不为例。

第三,要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土地管理工作的根基在基层,力量也在基层。要进一步加强镇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保障工作经费,改善技术装备,确保基层有足够的力量去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前哨”作用,将土地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鼓励群众参与监督,构建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同志们,土地问题,事关长远,责任重于泰山。加强土地规范化管理,既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作风,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坚决遏制违法用地行为,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全面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XX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