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2025年上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精品)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2025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创新实施“三级联动、分类施策、长效监管”工作模式,统筹推进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核心的专项整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6月底,全县累计排查并建立整治台账的各类短板问题共计18051处,已完成整治8802处,综合整治率达到48.76%,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

为确保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我县始终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构建起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健全三级联动机制,压实落细责任链条。我县建立了“县级统筹、镇级落实、村级执行”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闭环。县级层面,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联席会议机制。县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全县总体实施方案与年度行动计划,积极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等政策资源,为整治工作提供坚实的政策与资金保障。镇级层面,全面推行“党组织引领+网格化包保”制度。例如,XX镇、XX镇等乡镇创新实行“干部包户”制度,明确包保干部、责任区域和完成时限,形成“定人、定责、定时”的“三定”工作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带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家园建设。XX镇则深入实践“网格管理、定人定责”模式,将全镇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管理单元,把整治任务精准分解到人、量化到岗,确保了责任无盲区、工作全覆盖。村级层面,由村“两委”组织发动,对辖区内环境问题进行地毯式摸排,建立“一户一档”问题清单与整治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制度,确保整治对象精准、问题清仓见底,为后续工作的精准施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工作部署落地见效。我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及县直相关部门的年度综合考评体系,作为检验干部担当作为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县纪委监委将此项工作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对工作推进不力、整改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项督查,对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有力推动了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同时,建立“周调度、月总结、季评比”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乡镇(街道)工作进展汇报,分析研判共性问题与滞后任务,如针对改圈改厕等难点工作进行集中攻坚,确保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

二、坚持分类施策,精准破解环境整治难题

---此处隐藏3900字,下载后查看---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总体要求下半年我县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深化整治,聚力攻坚克难。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持续深入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重点聚焦上半年排查出的剩余问题和硬骨头,特别是改圈改厕等滞后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力争年底前全县问题综合整治率实现新的突破。

(二)聚焦长效管护,推动提质升级。将工作重心逐步从集中整治转向常态化、精细化管护。全面推广市场化、专业化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模式,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管护网络,确保所有建成设施都“有人管、有钱管、有制度管”。(三)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将网格化管理、群众上报、巡查发现、考核评价等功能整合一体,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问题多发区域和薄弱环节,实现科学决策、精准治理。

(四)加强宣传引导,深化乡风文明。继续创新宣传方式,深入挖掘和宣传整治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生动事迹。持续用好“积分超市”“红黑榜”等激励约束手段,将环境卫生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和生活习惯,培育健康文明的乡村新风尚。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项民心工程。下一步,我县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不断巩固和拓展整治成果,为谱写我县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