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不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更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一场伟大决战。在这一壮阔进程中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总书记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重要论述,精辟概括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伟大抗战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升华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是中国GCD人、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崇高精神风范的生动写照,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一)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核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与基石。在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遭受空前践踏的危难关头,全体中华儿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紧密相连,不分阶级、党派、民族、地域,不分男女老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汇聚成气壮山河、共赴国难的磅礴力量。这种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军人的浴血奋战中,也体现在民众的鼎力支援中;不仅闪耀在正面战场的枪林弹雨中,也镌刻在敌后战场的艰苦卓绝里。从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林海雪原中,以草根树皮为食,坚持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到上海“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精锐;从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发动华侨捐款捐物,甚至组织华侨机工队回国服务,到西南联大师生在日寇的轰炸和封锁下,徒步三千余里,穿越崇山峻岭,坚持弦歌不辍,守护教育火种,保存民族文脉。正是这种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情怀,如燎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照亮了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凝聚起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二)伟大抗战精神的灵魂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风骨与灵魂。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烧杀抢掠和威逼利诱,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尊严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这种气节,是面对敌人屠刀时的从容就义,是面对威逼利诱时的坚贞不屈,是面对文化灭绝时的执着坚守。杨靖宇将军在弹尽粮绝、孤身一人被围时,敌人以高官厚禄诱降,他怒斥道:“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最终壮烈牺牲,其胃中只有未能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赵一曼女士遭受酷刑,始终坚贞不屈,留给儿子的遗书“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字字泣血,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在文化战线上,无数知识分子以笔为枪,如鲁迅所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揭露侵略者的残暴罪行,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故宫文物工作者们为保护国宝,历经十余年,将百万件文物辗转数千里,从北平到南京,再到西南大后方,宁可自己忍饥挨饿、历经艰险,也确保文物无一件遗失,用行动诠释了“宁死不屈”的文化气节。这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绝不低头、绝不屈服的精神支柱。

---此处隐藏3777字,下载后查看---

(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伟大抗战精神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好和平、反对侵略、追求正义的理念,这与中国GCD始终倡导和坚持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付出了沉重代价。今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等活动,加强国际历史认知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共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让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纽带。三、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鉴往事,知来者。”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所有英灵的最好告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其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首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理想信念是GCD人的精神之“钙”,是穿越历史风云的精神灯塔。从抗战时期无数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到新时代GCD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理想信念始终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根本动力。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合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行稳致远。

(二)勇于担当作为,积极投身伟大实践。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关键在于勇于担当作为,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担当精神是GCD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战争年代,担当意味着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和平时期,担当意味着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也呼唤新的担当。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在科技前沿,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挑战“卡脖子”技术,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乡村振兴一线,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路,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在基层治理中,要勇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治理效能,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如抢险救灾中的“逆行者”、航天报国的“攀登者”、脱贫攻坚的“奋斗者”那样,以实际行动诠释担当,用实干实绩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绽放新的光芒。(三)加强团结协作,凝聚磅礴力量。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必须加强团结协作,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是抗战时期“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制胜密码,也是新时代“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克时艰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同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际上,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到金砖国家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的不断发展,团结协作既是我们凝聚国内人民力量的“同心圆”,也是我们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连心桥”。

同志们,总书记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八十载岁月峥嵘,伟大抗战精神历久弥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知,前进道路上依然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依然会遇到各种荆棘坎坷。但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我们高擎伟大抗战精神的旗帜,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