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在“学思想 强作风 建新功”活动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非常荣幸能在全市“学思想强作风建新功”活动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镇党委始终将深入推进此项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发展契机,深刻认识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路径在融合。我们坚持将“学思想强作风建新功”主题活动、“支部建设年”专项行动与乡村人才振兴核心任务紧密融合、一体谋划、协同推进,着力破解乡村人才“引不来、育不强、留不住”的难题。实践中,我们紧紧扭住“新农人”这支关键力量,围绕“育、练、聚”三个核心环节,构建“党建引领、组织搭台、人才汇聚、赋能发展”的工作新体系,精心培育了一支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为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答卷”注入了澎湃动能。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一、坚持思想领航与组织保障并行,聚焦“育”字下功夫,筑牢人才队伍“压舱石”

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是基础工程。我们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人才培育全过程,激发内生动力,塑造过硬本领。

---此处隐藏3581字,下载后查看---

(二)强化育成体系,阶梯“培育”提能级。对引进和本土发掘的潜力人才,推行精细化、个性化培育。建立“1+1+N”导师帮带机制:即为每位重点培养对象配备一名熟悉本地产业的“技术导师”和一名擅于市场开拓的“市场导师”(如龙头企业负责人、电商专家),同时链接金融、法律等领域顾问资源(N)。在“亿点甜”葡萄园创业项目中,两位导师从土壤改良、精细化管理,到品牌包装、社群营销、线上运营,全程提供“陪伴式”指导。这种在真实、多元、复杂的农业产业场景中的反复磨炼,促使创业者迅速从“新手”成长为“能手”,进而向“懂技术(精准种养)、善经营(成本控制、市场对接)、会管理(团队协作、资源整合)”的复合型人才蜕变。目前该模式已覆盖20余名重点农业人才。

(三)优化留才生态,用心“留根”促扎根。打好“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组合拳。在政策落实上,确保各级人才政策应享尽享;在服务保障上,全力解决住房、子女教育等核心关切。当前,我们正全力推进与中建二局合作开发建设的“中建·玖里书香‘新时代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规划配套人才公寓,并协调解决配套的“冰厂田*幼儿园”、“进才*学校(九年一贯制)”优质学位资源,同步完善商业、医疗、文体等15分钟生活圈设施。这套“组合拳”,让优秀农业人才从“短期观望”到“长期扎根”,将更多才华和热忱倾注于*的希望田野。目前,已有10余名高层次农业人才及团队表达了明确的长期发展意愿,人才“回流”态势初显。

各位领导,同志们,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镇的实践探索证明,唯有将“学思想、强作风、建新功”活动的要求深植于乡村沃土,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振兴的强大动能,方能真正激活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我们的工作刚刚起步,仍有诸多不足。下一步,*镇党委将坚决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乡镇先进经验,持续深化活动成效:一是持续在“深学”与“转化”上用力。创新学习载体,更紧密地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和个人能力短板,引导人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力量,提升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二是持续在“服务”与“赋能”上深耕。深化镇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人才、重大项目制度,党员干部带头下沉一线,察实情、解难题、优服务。拓展“*之芯”功能,整合更多市场、资本要素,精准赋能人才创业项目。三是持续在“聚合”与“提升”上突破。瞄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人才政策,聚焦智慧农业、种源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文旅融合等领域,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领军型、复合型农业人才(团队),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将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作风、更优的服务保障,努力让更多“新农人”带着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投身乡村,让人才的智慧汗水在*广袤的田野上竞相涌流,让产业发展在*希望的土壤中拔节生长,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我们坚信,在党建引领下,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一幅“业兴、村美、民富、才聚”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