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风“XX”防御工作实战部署与核心举措
本次台风“XX”具有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风雨强度大的特点,对我市构成严重威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前作出全面部署。以XX区为例,其应对工作充分体现了我市防御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与高度组织性。
8月13日,在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市的关键时期,XX区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迅速召开全区防御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对各项防御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的核心指令清晰明确,直指要害:
第一,坚决彻底转移安置涉险群众。会议强调,必须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置于首位,严格遵循“应转尽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针对居住在低洼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沿海危险区域、简易工棚及危旧房屋内的群众,各镇(街道)及村(社区)组织力量,果断采取措施,提前进行安全转移,并妥善安排临时安置点,确保转移人员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处。
第二,全面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络。区三防指挥部要求各地各部门立即对辖区内的风险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排查重点覆盖中小河流堤防、各类水库的泄洪安全、山体滑坡易发点、农村自建房安全以及城乡易涝点等关键领域。通过加密巡查频次,对发现的隐患建立台账,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则设立警示标识,并安排专人24小时盯防,确保险情一旦出现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
---此处隐藏3541字,下载后查看---
(二)未来工作展望
1.持续深化应急预案的实战化演练。应推动应急演练常态化、场景化、实战化,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单位的“无脚本”应急拉练,通过演练发现问题、磨合机制、锻炼队伍,切实提升一线处置能力。
2.大力提升防灾减灾的科技化水平。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灾害监测网络。探索建立城市内涝、地质灾害等领域的数字化模型和“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风险的精准预测和应急资源的智能调度。
3.不断加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防风防汛知识,提升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将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建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新格局。
4.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的韧性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系统性提升城市排涝管网、江河堤防、水库等基础设施的设防标准。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全面融入韧性城市理念,从源头上减少灾害风险。综上所述,我市在本次台风“XX”防御工作中表现出色,展现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水平。未来,我们应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视挑战、补齐短板,持续推动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筑起更为坚固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