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总书记文化思想的研讨发言材料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同交流学习《总书记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的心得体会。总书记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通过近期的学习,结合我作为一名致公党员的身份和职责,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感悟,想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个汇报,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深化思想认识,在“两个结合”中筑牢信仰之基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学习总书记文化思想,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遵循,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根基和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不仅是理论上的巨大突破,更是我们实践工作的力量源泉。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我们致公党的百年历史与“致公精神”。先辈们“致力为公,侨海报国”,其核心就是对公平正义、公道正派的价值追求。这种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是深度契合、一脉相承的。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理念上认同,更要在实践中去捍卫和实现。在当前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将这种对“公正”的追求落到实处,是我们参政议政需要持续关注的课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键在于制度保障。我们需要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法律和制度体系,确保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到规则公平,最终促进结果的相对公平,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正义。这正是“致公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作为致公党员履行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立足“侨”“海”特色,在应对挑战中巩固文化主体性

---此处隐藏1934字,下载后查看---

总书记文化思想始终贯穿着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红线。文化建设的成果,最终要由人民共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目光投向基层,关注那些最需要文化滋养的角落。然而,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部分地区的文化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查阅了一些数据,感到心情十分沉重。数据显示,我国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明显不均衡。早在几年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文化事业费就超过了120元,而部分内陆人口大省尚不足20元,差距触目惊心。在乡镇文化站的经费投入上,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投入是某些中部地区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这种巨大的鸿沟,直接导致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服务效能不高,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强。

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历史形成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有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条块分割、资源整合不力等体制机制障碍。面对这些“硬骨头”,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扼腕叹息。作为参政党,我们的价值恰恰体现在能够深入一线,发现真问题,提出好建议。我们要把调查研究作为看家本领,深入到那些文化资源匮乏的乡村、社区,去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和最迫切的需求。我们可以围绕“如何建立和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的稳定投入保障机制”“如何盘活现有文化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提升综合效益”“如何赋权赋能,激发农民群众自身的文化创造活力”等具体问题,形成有数据、有分析、有对策的高质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这既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时代的画卷已经铺开,时代的考题已经给出。作为一名身在XX省的致公党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学细悟总书记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履职尽责,努力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具体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