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能够作为评估代表,坐在这里,和大家一同就本次学习教育的成效进行回顾与探讨,我深感荣幸,也倍感责任重大。刚刚听了班子成员的通报,也回顾了这几天镇、村两级座谈会的系列活动,感触良多。借此机会,我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观察,从一个普通代表的角度,谈几点不成熟的个人感受与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
首先,我想对XX镇党委在本次学习教育中所展现出的决心、诚意与务实作风,表达由衷的肯定。总体来看,这次学习教育并非停留在文件上、口号里,而是真正做到了“三有”:
---此处隐藏2796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在“常态长效”上再下功夫,将“集中活动”变为“日常习惯”。本次学习教育通过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集中收集了大量宝贵的民情民意,效果显著。建议将这些好的做法固化为制度,形成常态。比如,能否将“入户走访”与干部日常工作相结合,规定每位包片干部每月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有效走访,并形成民情日记?能否将《学习教育评估表》常态化,每年定期开展一次,作为检验干部年度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这样,就能避免“运动式”的弊端,让倾听民意、服务群众真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和行动自觉。
第二,在“反馈闭环”上再做文章,让“群众评价”贯穿“工作始终”。我们收集了意见,梳理了问题,下一步的关键在于落实和反馈。群众不仅关心自己的意见是否被听到,更关心这些意见最终如何被处理。建议建立一个清晰的“意见建议办理反馈机制”。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能马上解决的,明确时限;需要长期努力的,说明情况和计划;因条件限制暂时无法解决的,也要坦诚地做好解释工作。可以通过村(社区)的公告栏、镇里的AAA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对意见办理情况进行公示,形成“收集—办理—反馈—再评价”的工作闭环。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督促问题解决,更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呼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从而极大地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群众的信任感。
第三,在“成果转化”上再求深化,将“个体感动”汇成“集体共识”。这次学习教育中,涌现了很多干部服务群众的感人瞬间,也激发了很多群众参与共建的热情。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建议对此次活动中收集到的典型案例、好的做法进行深入挖掘和宣传,一方面树立干部中的先进榜样,让大家学有标杆、做有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宣传那些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群众代表,营造“人人关心家乡、人人建设家乡”的浓厚氛围。通过榜样的力量,将学习教育中激发出来的“个体感动”,升华为全镇上下的“集体共识”和“共同行动”,形成推动XX镇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一次成功的学习教育,不仅在于它解决了多少当下存在的问题,更在于它为未来开启了一扇怎样的门。XX镇这次的学习教育,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干群同心、良性互动的大门。作为一名普通的评估代表,我为家乡正在发生的这些积极变化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