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苹果产业体系为提升全市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光添彩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一、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

总体来看,通过70多年的接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持续的延链补链强链,洛川苹果基本形成了集研发链、种植链、仓储链、加工链、物流运输链、电商营销链、社会化服务链、果畜循环链为一体的“八链同构”产业体系,初步具备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特质和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要求,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3年,洛川苹果综合产值超过14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800亿元,对全国苹果产业发展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科技研发成效明显。成立了国家级苹果产业科创中心,设立4处院士工作站,建成槐柏苹果研究院科创中心,高校科研力量和本土专家“土洋”结合,累计集中攻坚21个科研课题,芽变选育等3个课题转化成效明显。审定形成了“洛川苹果的生产技术标准”,新培育出秦蜜、秦脆、洛川一号、洛川二号等一批特优品种,洛川苹果“三品一标”基本成型,种源控制取得实质性进展,标准化生产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是矮化密植势头良好。我县自2017年起鼓励引导群众对亩产在3000斤以下的残败果园进行挖改,大力推行黄土高原节水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因地制宜推广“以株代亩,统分结合”生产方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机械化使用率。目前,全县建成矮化密植园14.6万亩,亩产由乔化果园的4000斤提高到8000斤,实现了面积不增、产量翻番,苹果矮化密植建园已经成为群众新建园主导模式,洛川苹果实现了有序接替、迭代升级。

三是冷库仓储体量稳定。采取政府补贴、集体资金注入带动个企自建、村企联建,全县建成203座冷气调库,单体库1623个,冷藏能力达68.3万吨,拉长了苹果销售周期,满足了群众就地就近入库、错峰溢价销售。其中,最大的果库集中区位于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冷藏能力18.7万吨;全县196个行政村中102个村建有冷库,镇(街)便民服务驻地中心村库容近50万吨,以园区为中心、镇为支点、村为补充的仓储布局加快形成。

---此处隐藏2243字,下载后查看---

三、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化苹果产业体系将是洛川苹果产业的中心任务。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和“12345”年度工作安排,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产业链群打造工程、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稳步实施“苹果引领”战略,坚定不移走现代果业发展道路,力争2025年总产值突破200亿元,2030年建成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1.着眼产业完整性要求和融合化特征,持续健全“四个体系”。一是优化生产体系。聚焦“种源、农机、有机质”三个关键,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矮密园中集成推广绿色、生态、降本、轻简化技术,努力实现生产环节节本增效。二是延伸产业体系。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全程托管为重点,加快培育苹果产中服务业。加快果旅融合,探索劳动实践、康养健身、农业嘉年华等新业态,提升产后附加值。三是完善经营体系。完善以家庭农户为主体、以适度规模经营为补充的现代经营体系,推广“企业管两头、农民管生产”的合作模式,探索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合同制利益分配机制。四是强化科技体系。建立政府科研经费固定投入机制,每年列支不低于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加强同西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快立项课题技术攻关,争取将槐柏科研基地打造成陕北地区苹果实用技术转化中心。

2.着眼产业安全性要求和绿色化特征,统筹实施“五个工程”。一是种源研发工程。以洛川(槐柏)苹果科技示范基地为阵地,持续开展芽变品种筛选,同步开展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基础理论、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加快洛川一号、洛川二号新优品种培育推广,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二是果园提标工程。以企业(基地)、家庭农场为载体,以水肥高效利用、省力化管理、规范化栽培等技术为重点,探索果园全程机械化最佳模式和建园标准,稳步推广黄土高原旱作节水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继续完善智能气象、绿色防病虫害设施配套。三是采后延链工程。推进快递进村,打通偏远镇村物流冷链贮运堵点,推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鼓励引导涉果企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形成全国苹果交易和期货交割基地。加密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推广新型防冻设施,加强已搭建防雹网的日常管护,加快推进防雹网冰雹带全覆盖。四是品牌培育工程。由县果业生产中心、营销中心牵头研发果树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洛川苹果销售网络信息体系、销售客户管理系统。加大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监管力度,持续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立体协同发展。注重品牌文化传播,探索品牌跨地域授权办法。五是人才奠基工程。出台科研人才课题研究和薪酬增长挂钩办法,分年度招录充实研究生以上果业科研人才,建立洛川苹果技术“梯队型”人才队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洛川苹果产业发展新动能和核心竞争力。

3.着眼产业先进性要求和智能化特征,突破发展“六个经济”。一是数字经济。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全方位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八个链条的广泛应用,鼓励县域龙头企业自主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运作模式,打造智慧工厂、智慧基地、智慧物流,发展“数字果业”。二是开放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洛川劳务市场、果业生产服务组织对外开放力度,推动技术、劳动力、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支持顶端、王掌柜、延刚等龙头企业依托“一带一路”走向国际市场,拓宽国外苹果销售渠道,增加洛川苹果出口份额。三是文创经济。充分挖掘洛川苹果文化内涵,推动苹果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运用数字、画册等手段将洛川苹果发展历程、品种苗木、生产过程、品牌商标、关联产业、苹果文化等内容进行多形式的科普宣传。设立洛川苹果终身成就奖,选聘洛川苹果形象大使。四是会展经济。定期举办苹果高质量发展论坛,推动果业高端会议与品牌展会联动发展,强化“以会带展、以展促会”,提升“会、展、节、演、赛”等综合性活动能力,挖掘流行文化、时尚体育、潮流消费等潜能,将洛川打造为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永久会址,为洛川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性、前瞻性指导。五是制造经济。聚焦“工业转型”战略,重点发展以精深加工、果用机械研发组装、果用物资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赶2030年培育3个以上千亿级龙头企业,将洛川苹果关联加工集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枢纽中心。六是园区经济。树牢集群发展思路,加快构建“1+3+X”园区体系,持续提升县域内循环、内供给能力。创新苹果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扩充园区职能,优化园区环境,推动园区入驻企业普及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提升现代苹果产业园区的数字化、智慧化服务水平,实现园区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