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关键领域,同时涉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外交工作、国家安全、祖国完全统一和党的坚强领导等多个方面。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经济现代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因此,总书记经济思想是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历史方位、指导原则、主题主线、根本动力、战略举措、工作方法等基本问题,形成一套科学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其中,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历史方位是新发展阶段,指导原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主题主线是高质量发展,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战略举措包括一系列的区域战略、产业战略、科技战略等,工作方法就是总书记经济思想的方法论。
第二,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就是,关于我们前进的方向、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等问题的答案,为我们指明了前路,成为行动的指南。第三,深刻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也就是,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此处隐藏6895字,下载后查看---
- “稳中求进”
从2013年总书记总书记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开始,“稳中求进”的内涵被不断完善。不同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稳中求进”的含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稳”是稳增长,“进”是调结构、促改革,其本质也就是发展新的动能。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就是要以“稳”为基础、以“进”为关键。只有运用“稳中求进”的工作方法,才能确保高质量发展的逐步推进。可以说,“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提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要要求。其中,“稳”是基础,“进”是关键,“以进促稳”着重强调了“进”的关键性,也就是不能被动、不能稳定压倒一切。可以说,“进”是新动能、新机制、高质量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突破口。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要避免“稳”而不“进”,或过度强调“稳”而耽误了“进”;要在“进”和“升”中求稳,在“进”和“升”中有效化解风险。“先立后破”则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重点产业和发展模式的重大取舍,即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要“破”风险,“立”新产业,重点是高新产业、未来产业。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础上,提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重要要求。其中,“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是延续了过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内涵。根据“进”两个方面的内涵,即针对体制创新的“进”、针对技术创新的“进”,我们又在最关键的体制方面提出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所谓“守正创新”就是指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体制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不能是像技术创新那样的颠覆性创新。
所谓“先立后破”就是指要以防风险为主,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是基于系统观念提出的,是针对“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的总要求,即要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方法论,统筹处理好发展、改革、创新、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关系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