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纪委书记心得研讨:乡镇信访件数量“逆差”问题原因分析和工作对策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一是部分信访举报人对乡镇纪委信访工作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方式存在不了解、不信任、不清楚的情况。信访举报人之所以越级反映其个人诉求,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乡镇纪委工作人员跟其举报反映对象都是在一个大院里上班,一个铁锅里吃饭,因此在对相关问题线索处置上会有上下偏袒、左右周全的情况存在。同时,信访举报人认为向乡镇纪委反映问题诉求后不能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那还不如直接去找上级纪委机关反映,这样可以向乡镇党委政府或镇纪委施压,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对待,就能得到妥善解决。

二是乡镇纪委在需要同更高层级的单位和部门对接协调时存在力量薄弱、手段单一的情况。有时在推动解决较复杂、深层次的信访问题诉求时,乡镇纪委存在势单力薄、手段单一的不足,推动解决诉求需要一段时间的沟通协调。信访举报人见较长时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达不到心理预期,自然而然就会对镇纪委失去信心和耐心,久而久之便会通过越级上访的方式来反映个人问题诉求。

---此处隐藏437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乡镇纪委工作人员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在推动解决信访人合理诉求方面存在短板,使得信访人对乡镇纪委信访工作满意度不高。对于我们乡镇纪委工作人员来说,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增加业务范围外的知识储备,或者是吸纳具有他其业务领域专业知识的人员进入纪委工作队伍,有利于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乡镇纪委信访件数量上存在的本末倒置的逆差问题,个人觉得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全域化、多渠道加强对乡镇纪委信访举报工作受理范围、工作流程、举报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引导群众增进对乡镇纪委信访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的了解程度,树立正确的信访举报观念。通过公共场所LED显示屏播放、AAA工作群转发信访知识要点,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各村居委会摆放、张贴《信访工作条例》,向群众发放信访工作宣传手册,增强群众对《信访工作条例》的认识,提升了群众遵守法律和理性维权的意识。同时,在各村“三务”公开栏中设置信访举报箱,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并在线上“二维码”内同步公开。平时走村入户时注意对信访问题的收集,让人民群众通过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讲的直观方式加深对镇纪委信访举报工作的全面了解,从而有效提升信访举报质效。

二要公正公平地对群众信访件进行处理。乡镇纪委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必须依照信访工作程序,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诉求事项进行了解,没有充分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不能在主要事实没彻底搞清楚之前就盖棺定论。属于业务范围外的,转交相关业务部门处理,并跟进督促办理;属于业务内的,及时依规依纪依法处理,并以书面方式告知双方处理结果,形成信访闭环。在乡镇基层一线,信访反映人对镇纪委工作人员的信任度,要靠平时工作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我们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推动解决其合理的问题诉求,进而拉近双方的距离,赢得信访反映人的信任,才能有效降低越级访、重复访的问题。

三要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克服畏难工作情绪,善于借助上级纪委强有力的支持。信访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方方面面,来信来访、上级纪委转办和日常工作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既有纪委业务范围内的信访件,也有业务范围外的信访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里不但要加强对自身业务的学思践悟,还要主动横向加强与城建、财务、民政、农业等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做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可能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扩大业务知识面,避免出现自身业务范围外一问三不知的窘况。同时,在推动解决合理诉求过程中,会遇到相关责任单位不支持、不配合、不理解的状况,此时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克服畏难情绪,加强与县纪委相关室部的沟通汇报,努力争取县纪委的工作支持,汇聚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信访人的合理诉求得到妥善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