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课讲稿: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什么走、走什么路、怎么走好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20xx年xx月xx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一)由基本国情决定

总书记总书记指出:“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国拥有xxx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xx个民族,xx亿多人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符合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唯一正确道路。

我国法治建设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考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我们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基本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延伸。我们既要考虑到我国经济建设情况、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等因素,又要基于民族众多、国情复杂等现实情况,努力建成法治中国。这在全世界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金科玉律的教科书,我们只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比如,我国人口众多,如果所有纠纷都只能通过法院裁决来处理,那么法院将不堪重负。所以,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我国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化解各种纠纷,要进行“诉源治理”,建立起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和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

---此处隐藏6859字,下载后查看---

法律服务队伍包括律师、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志愿者等。《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xx-2025年)》明确指出,加大乡村(社区)普法力度,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北京市提出,推进“法治明白人”工程和“法治帮扶”工程。“双工程”获评第七届“法治政府奖”。推进“法治明白人”工程,即着力培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明白人,聚焦各级法治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副职等。推进“法治帮扶”工程,即市与区、区与街乡镇层级间开展的法治帮扶,示范区与创建区区域间开展的相互帮扶等。

(三)加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xx-2025年)》。通过责任督察和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法治社会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涉及范围广,要推进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仅仅依靠普法,远远达不到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实践。比如,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浙江省桐乡市首次提出“三治融合”的理念,即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推动乡村治理。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其中,要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突破。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全民守法,建成法治社会,才能谈建成法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