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D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我市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研究和部署。刚才,几位同志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作了很好的发言,谈了认识、讲了做法、提了建议,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极端重要性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过去一个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是D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更加彰显。我们始终坚持D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深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推动D的组织和工作向最基层延伸。各级D组织和广大D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创城创卫、服务群众等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D组织的功能和组织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成了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

二是矛盾化解的基层基础更加牢固。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广运用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通过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一大批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预防、在萌芽状态得到化解,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升,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此处隐藏3711字,下载后查看---

第一,要层层压实责任,构建“闭环式”落实机制。建立“市委统一领导、区委统筹协调、乡镇(街道)具体实施、村(社区)抓细抓实”的四级责任体系,将基层社会治理重点任务细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纳入各级D组织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市委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区委每月开展工作调度,乡镇(街道)每周下沉督导,形成“任务分解—推进落实—跟踪问效—反馈改进”的闭环流程。对治理工作推进缓慢、成效不佳的地区和单位,由市委督查室牵头开展专项督办,约谈主要负责人,坚决杜绝“上热中温下冷”现象,确保责任链条环环相扣、压力传导不打折扣。

第二,要建强专业队伍,打造“复合型”治理骨干。一方面,优化队伍结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注重吸纳法律、社工、大数据等专业人才,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实施“基层干部能力提升计划”,每年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开展不少于40学时的专题培训,内容涵盖矛盾调解、应急处置、数字化应用等,通过“理论授课+案例教学+现场实操”模式,增强干部实战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激励保障,健全基层干部薪酬增长机制和评优评先倾斜政策,落实社区工作者“五险一金”,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干事、用心服务,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治理队伍。

第三,要严格督导考核,树立“重实绩”鲜明导向。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权重不低于20%,考核结果与干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创新考核方式,采取“日常监测+年度考核+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日常监测依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时跟踪任务进度;年度考核组建专项工作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座谈访谈等方式评估成效;群众评议通过线上问卷、入户调查等渠道,收集群众对治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权重占比不低于30%。对考核优秀的地区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优先推荐;对考核不合格的,限期整改、严肃问责,以精准考核倒逼工作提质增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周围,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不断提升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奋力开创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