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同志关于法治思想的研讨发言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通过一整天的沉浸式学习和聆听同志们的真知灼见,我的内心受到了深刻的触动和思想上的洗礼。今天,借此机会,我想结合个人的学习感悟,从一名普通D员干部的视角,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和反思,以求教于各位。我发言的重点,是关于如何将宏大的法治思想,内化为个人的精神信仰,并外化为服务人民的自觉行动。

一、领悟思想伟力以法治信仰筑牢从政基石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什么才是支撑我们行稳致远的“定盘星”和“压舱石”?昨天的学习给了我一个清晰而坚定的答案,那就是法治思想。

会议上强调,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并非一句抽象的论断,而是蕴含着深厚历史逻辑和现实考量的智慧结晶。我个人的体悟是,这一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其核心要义“十一个坚持”,为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期的XX市,提供了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此处隐藏1559字,下载后查看---

三、躬身力行实践争当法治建设的知行合一者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法治思想,最终要落脚到“行”上。正如XX书记所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做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在两个层面下功夫:一是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二是推动法治精神在社会层面的普及。

首先,是做好“关键少数”的表率。市政府的每一位同志,都处在决策和执行的关键位置。一个决策、一次审批,都可能深刻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和一方百姓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须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种“带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比如,在参与政府常务会议议题讨论时,能否主动从法律视角提出意见?在面对一些可能带来短期效益但存在法律风险的项目时,能否坚决守住法治底线?这考验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更是D性原则和担当。我时常警醒自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要养成一种习惯,凡事决策前问一问“合法吗”,执行中想一想“程序对吗”,复盘时查一查“效果好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依法依规决策,不断优化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其次,是当好“普法宣传”的使者。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这提醒我,普法不只是司法部门的专利,而是每一个政府部门、每一位公职人员的共同责任。在工作中,要改变过去那种“我说你听、我发你看”的单向灌输式普法模式。要学会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去释法说理。比如,在处理安全生产监管问题时,不能只贴一张罚单了事,更要深入企业,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违法的严重后果讲清楚、讲透彻,帮助企业从根本上建立起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又如,可以利用政务新媒体平台,将枯燥的法律条文制作成短视频、情景剧,让法治精神像空气一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各位同事,指出,“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对XX市而言,法治优则城市优,法治强则城市强。通过这次专题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前路漫漫,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我愿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将所学所思所悟,融入到为XX市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以知行合一的行动,努力做一名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XX、幸福XX,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