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县农业农村局以总书记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相关会议精神和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小县六大”再突破、“八个奋力”干出彩战略部署,锚定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总目标,攻坚冲刺、狠抓落实,为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我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获省级优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获罗延发副市长批示肯定。今年以来,王浩书记、刘捷省长、王成副书记先后来新调研缩差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
一、亮点工作
(一)紧扣缩差共富,勇破传统路径制约
根据省市缩差文件精神,高质量谋划“1+1+1+10+X”县域缩差支撑体系(即1个工作构架图,1个实施方案,1个年度工作任务清单,10个工作载体及抓手,全面梳理可争取的综合类和条线类试点),成立县缩差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做到全量承接、顶格落实。围绕“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中心工作,结合XX实际,谋划XX县天姥诗路·科创绿海发展轴,形成建设方案。 (二)守牢粮食底线,做优“土特产富”文章
聚焦山区丘陵种粮难题,按照宜粮则粮、宜油则油的原则,积极推进冬种春播。加快“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发布XX县“1+4+N”乡村特色产业链发展体系,全力培育“一镇一亿元产业”。推动招商项目落地见效,有序推进循环农业产业园、素满香食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成功签约温氏肉鸡养殖项目。
---此处隐藏3570字,下载后查看---
下半年,我局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以“担当作为挑大梁”的精神,敢为善为,务求落实,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切实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三季进”“全年胜”打下坚实基础。
(一)立标杆、抓落实,考核争先促发展。一是聚力抓好缩差重点。围绕省市年度缩差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按照“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要求,以重点工作和关键节点任务完成情况为导向,加强对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同时根据省级发展轴申报通知,全面做好申报准备,定期调度轴上项目落地情况,为争取列入省级发展轴且取得考核优秀奠定基础。二是聚势争创“神农鼎”。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牵头省市对县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调度、考核晾晒等工作。找准争先创优“跑道”,挖掘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亮点和正面典型,积极扩大影响力。三是聚焦提升关键指标。锚定“稳三进二走前列”更高目标,盯牢各项关键指标存量与增量变化,实现固优提中补短。
(二)守粮安、建良田,除险保安稳供给。一是扛稳粮食安全主责。结合县域实际,全方位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合理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力争完成粮油任务。千方百计扩大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种植,建设精品小京生基地,通过配套政策扶持、提供技术指导、开展良种选育等举措,保证油料任务完成。二是加大农田建设力度。依据多田套合现状调查,进一步细化图斑调查,确定提升资源潜力,紧扣时序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三是抓实农业生产安全。抓住农耕重要节点,围绕种子、农药、肥料等重要农资产品,开展农资打假集中执法行动,做好农业领域安全生产和风险防范工作,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覆盖率,确保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三)壮主体、强链条,土特产富提效能。一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壮大链上经营主体,积极指导达利丝绸和丰岛食品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力争实现全年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1家,国家级1家。二是推动特色产业链发展。以百亿茶产业链为标杆,谋划落实XX小京生、石斑鱼、高山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链,打造规模化产业基地。深化与中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中国龙井茶新茶饮新茶食研发中心落地XX。依托“茶卫士”“茶保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茶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探索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模式,谋划茶园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发展轴落实“一镇一品”,通过构建“产业链-重点乡镇(街道)-龙头企业-平台基地”联动发展模式,全力打响“回山高山蔬菜”、“金山三宝”、“兢山柿子”、“沙溪水蜜桃”等地域品牌,推动“土特产”从传统种养殖业向农家小吃、乡村旅游等领域延伸,实现产业发展互促互进。三是推动招商项目落地。紧盯2024年已招引项目,制定《XX县农业招商项目履约监管实施办法》,督促已招引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出台《XX县农业项目招商专班工作机制》以及乡镇街道农业招商考核细则,切实加强招商选资工作目标管理,充分发挥考核激励作用。拟定对外招商考察方案,加强与圣迪乐公司沟通对接,尽快达成合作意向。针对前期接洽过的意向项目,重点筛选符合我县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企业。
(四)聚合力、优运营,乡村发展增动力。一是强化片区整体发展。对照各重点村及片区的优势短板,结合发展轴建设,坚持“锻长补短”原则,继续指导乡镇(街道)谋深谋实项目,优化建设内容,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优先向6大片区组团和重点村布局。建立健全片区党建联建、产业联动、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重点村与一般村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提升片区整体发展水平。二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对于一事一议项目,确保第一批建设计划在6月底前下达,年底前全部开工,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计划下达后及时核查并督促项目进度,协调解决用地审批等问题,提高村民参与度,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村道提升项目方面,加强与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尽快下达项目计划,力争6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基本完工。三是深化乡村运营管理。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相关项目。持续探索多元化乡村运营模式,结合农创客、青创客培育,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金绿领培训等工作,坚持“培育+招引”两条腿走路,助力多元化开展乡村运营。同时,与省市部门、乡镇(街道)、国企等多部门密切对接,探索“EPCO”与运营前置等多模式开展片区建设,联合破解片区整体运营难题。 (五)育英才、建梯队,培优育强奔共富。一是扩容人才队伍。锚定打造青年入乡发展首选地目标,完成15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打造3个标杆型示范站点,招引青年入乡就业实习发展不少于80人。打造“农创客”品牌,全年新增农创客不少于320人,创建省农创客示范基地不少于1家,争创“浙农英才”工作站1家。二是拓展增收途径。利用农村工作指导员自身优势及部门资源优势培植村集体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收集谋划项目,加强梳理指导,督促项目落地生效。结合县级部门(单位)结对市定薄弱村工作制度,加强村级增收项目谋划及帮扶资金使用,整合资源开拓多元增收途径。三是助力“挂单奔中”。落实常态化沟通要求,加紧联系发改部门、国调等部门,通过数据分析为增收提供统计支撑与建议;指导乡镇(街道)承担一线执行责任,摸清本地资源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惠农政策并推进增收举措。健全低收入农户帮扶机制,推进“挂单奔中”行动,持续开展电商直播、茶叶炒制等专项培训和共富工坊运行。谋划低收入农户产业帮促基地发展模式,为低收入农户增收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