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农业农村局关于2025年度秋季水稻机收减损专项监测工作的情况报告(精品)

更新时间:2025-09 来源:网友投稿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减少粮食在收获环节的损失,确保秋粮颗粒归仓,XX市农业农村局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市秋季水稻机收减损专项监测工作。本次工作旨在精准掌握我市水稻机械化收获环节的损失现状,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现场指导与技术推广,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背景与现实意义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下,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粮食生产不仅包含播种、管理等产中环节,收获环节的减损同样是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实现稳产增产的关键一环。据测算,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加工等产后环节的损失惊人,而仅收获环节的损失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能够挽回大量的粮食。因此,“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已成为新时期粮食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XX市作为XX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广泛,农业机械化水平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秋收大幕的拉开,大规模水稻机械化收割作业已全面展开。在这一背景下,科学、系统地开展机收损失监测,不仅是对我市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主动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务实举动。通过精准监测识别损失环节与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量,将管理水平提升为增产效益,对于保障农民收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

  二、专项监测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此处隐藏4991字,下载后查看---

  (三)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机具与技术

  加大对低损耗、高效率、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通过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先支持引导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购置配备有损失监测、作业参数自动调节等功能的先进收割机。积极引进和试验适合我市丘陵、小田块等不同地形特点的专用机型,提高农机与农业生产的适配性。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北斗导航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智能化技术,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人为操作失误,从根本上提升机收作业的精准度和标准化水平。

  (四)构建多方协同的社会化服务格局

  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优势。支持其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心,提供包括耕、种、管、收在内的“一站式”托管服务。通过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统一机具标准、统一作业规范、统一技术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整体作业质量,降低平均收获损失。政府部门则应加强监管与服务,为这些服务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形成政府、服务组织、农户之间协同联动、共促减损的良好工作格局。

  此次水稻机收减损专项监测工作,不仅精准获取了我市当前水稻机收环节的损失数据,更通过现场的诊断与指导,有效提升了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这充分体现了XX市农业农村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责任感和主动作为精神。下一步,我局将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持续深化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为夯实我市粮食安全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